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08:13

  本文关键词: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劳动者预告辞职权是劳动者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国劳动法第31条明确赋予劳动者预告辞职权以来,由此引起的争论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就一直没有停止。本文通过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发展和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外劳动立法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提出了一些设想。 第一部分,笔者通过一个案例引出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概念表述、界定和立法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关于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争鸣。主要围绕劳动者预告辞职是否是违约行为,以及劳动合同中的弃权条款是否有效而产生了较大的争议。这部分对各方观点进行了归纳和综合,并加以分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观点。这部分对国家法律、劳动部相关规定以及地方劳动立法进行分析,阐述了笔者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思考,认为劳动者依法行使预告辞职权不是违约行为。然后通过对劳动法时代和劳动合同法时代的相关立法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反思我国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存在的不足。例如不加区分地将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适用于所有劳动合同;仅仅赋予劳动者依预告期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造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的失衡;对预告期的规定过于单一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制度都规定了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仅适用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将依预告期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平等地授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的国家对这一权利的行使进行了适度的限制,以防止权利的滥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根据劳动关系存续时间的长短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预告期,如我国台湾地区对预告期就有着灵活的规定。 第五部分,提出了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完善建议。主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立法体例,对这一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设想,包括区分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适用的劳动合同类型,适度授予用人单位劳动者无因预告解除权,规定不同的预告期等。
【关键词】:劳动者 用人单位 劳动者预告辞职权 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言9-10
  • 第一章 飞行员离职案引发的制度关注10-13
  • 第一节 劳动者预告辞职的概念界定10-12
  • 第二节 劳动法赋予劳动者预告辞职权的意义12-13
  • 第二章 关于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争鸣13-17
  • 第一节 劳动者预告辞职是否构成违约13-16
  • 一、"违约论"之说14-15
  • 二、"违约兼侵权论"15
  • 三、"损害赔偿论"15-16
  • 四、"非违约论"16
  •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弃权条款是否有效16-17
  • 一、弃权有效论16-17
  • 二、弃权无效论17
  • 第三章 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之我见17-25
  • 第一节 我国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立法现状17-20
  • 一、劳动法及其配套规章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规定17-18
  • 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规定18-19
  • 三、地方立法关于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规定19-20
  • 第二节 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思考20-23
  • 一、劳动者依法行使预告辞职权不构成违约20-22
  • 二、劳动法时代与劳动合同法时代的相关制度对比22-23
  • 第三节 我国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不合理之处23-25
  • 一、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适用范围过于宽泛23-24
  • 二、劳动者预告辞职权缺乏制衡24
  • 三、预告期的规定过于单一24-25
  • 第四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立法和规定25-29
  • 第一节 劳动合同者预告辞职制度与劳动合同期限25-26
  • 一、法国25
  • 二、俄罗斯25-26
  • 三、日本26
  • 第二节 关于解除权主体的规定和相关限制26-27
  • 一、法国26-27
  • 二、英国27
  • 三、港台地区27
  • 第三节 关于预告期的规定27-29
  • 一、法国28
  • 二、新加坡28
  • 三、土耳其28
  • 四、港台地区28-29
  • 第五章 我国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立法完善建议29-33
  • 第一节 按合同类型限定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的适用范围29-30
  • 第二节 适度授予用人单位无因预告解除权30-32
  • 第三节 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岗位及工作时间确定预告期32-33
  • 结语33-35
  • 参考文献35-3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8-39
  • 后记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媛;;劳动者:我们常受哪些伤害——《劳动合同法(草案)》出台背景调查[J];法律与生活;2006年09期

2 宋蓓;;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对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谢化祥;付嗣全;;关于劳务派遣法律问题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谢化祥;付嗣全;;关于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年01期

5 高洁;;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容忽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6 邸敏学;;关于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地位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5期

7 曹大友;熊新发;;企业裁员的法律限制分析[J];商业时代;2007年30期

8 刘湘丽;;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9 方家平;;新《劳动法》亏待了谁[J];IT时代周刊;2008年Z1期

10 林楠;;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J];企业家天地;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福明;;浅析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及维权对策[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徐国君;;论劳动者权益会计[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5 历正贤;;试论劳动者权益参与企业利润分配[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6 张蓓;;浅析劳动者公益诉讼[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熊顺朝;;我国企业员工体面劳动模式的制度保障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贤日;杨明媚;;劳动债权与担保债权的冲突与法律协调[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程延园;;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娇萍;在合作共赢中更好实现劳动者权益[N];工人日报;2007年

2 尹卫国;保护劳动者权益需要“尚方宝剑”[N];工人日报;2007年

3 周甲禄 周梦榕;劳动节应更多关注劳动者的权益[N];今日信息报;2007年

4 韦治国;安徽淮北市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吴志红;发展经济更要保护劳动者权益[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景景;企业罚款制度与劳动者权益的冲突与规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殷建光;“对GUCCI难处罚”,让劳动者寒心[N];检察日报;2011年

8 杨涌 苏劳信;我省构筑劳动者权益“保护网”[N];新华日报;2005年

9 刘枫;克拉玛依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N];新疆日报(汉);2007年

10 罗琼;加强制度建设保护劳动者权益[N];南宁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啸;新时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孙慧文;不完全劳资契约剩余分配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磊;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高怿;劳动成本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陈琪;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李健;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赵早;劳资冲突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张杰;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实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小薇;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郝鹏;竞业禁止制度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亚莉;论法律视角下的劳动关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4 朱阳凤;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的法律保护[D];南京大学;2011年

5 陈春香;论加强劳动者劳动力权的法制保护[D];湘潭大学;2008年

6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寇明婷;农村劳动关系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肖霄;论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郑英伟;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调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祁若凝;竞业禁止与劳动者权益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6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