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工伤保险法制建设

发布时间:2017-05-27 11:12

  本文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工伤保险法制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国际劳工标准(ILS)是国际劳工组织(ILO)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制定的保障基本劳工权益的最低标准,它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法定的特殊情况下发生意外事故,或因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而负伤(或患职业病)、致残、死亡时,对其本人或供养亲属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本文以“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工伤保险法制建设”为题目,其研究目的在于以下四点:首先,在劳动领域中各种职业危害客观存在,由此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劳动者个人难于承受,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工伤人员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工业化社会,各种职业危害随之增多,成为危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何预防职业危害和解决工伤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第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应在国际通行标准和制度下参与市场竞争,国内立法面临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第四,我国目前正进行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工伤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已出台《工伤保险条例》,根据实施后的实践,仍有不完善之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这些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因此需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本文首先介绍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各国劳动立法的重要影响,重点介绍国际劳工标准中受保护人的范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范围及认定、工伤预防和职业保护、工伤医疗和致残待遇、津贴的发放和停止发放、发生争议的处理办法、职业康复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然后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国际劳工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和对照,得出我国工伤保险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备,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规定笼统模糊,不
【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 工伤保险 工伤 职业病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55
【目录】:
  • 摘 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一、西方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的诞生与演变11-15
  • (一) 工伤事故频繁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1-12
  • (二) 工伤社会保险这一新型保障制度的形成12-14
  • (三) 工伤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14-15
  • 二、国际劳工组织(ILO)与国际劳工标准(ILS)15-20
  • (一) 国际劳工组织的历史沿革15-17
  • 1. 国际劳工组织的创立与发展15-17
  • 2. 国际劳工组织的结构与职责17
  • (二) 国际劳工标准17-19
  • 1、国际劳工标准的概念和形式17-18
  • 2、国际劳工标准的核心和宗旨18
  • 3、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和分类18-19
  • (三) 我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标准19-20
  • 三、国际劳工标准在工伤保险方面的主要内容20-31
  • (一) 国际劳工组织在工伤保险方面的主要活动20-21
  • (二) 工伤保险方面的主要国际劳工标准21-23
  • 1、有关工伤保险的综合性标准21-22
  • 2、有关工伤保险的专项标准22-23
  • (三) 国际劳工标准在工伤保险方面的主要内容23-31
  • 1、工伤事故的范围23-25
  • 2、职业病的范围25-26
  • 3、工伤医疗待遇26-27
  • 4、工伤致残待遇27-28
  • 5、受保护人的范围28-29
  • 6、停止发放津贴的规定29
  • 7、发生争议的处理办法29
  • 8、工伤预防29-31
  • 9、职业康复31
  • 四、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历史和现状31-35
  •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伤保险制度31-32
  •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伤保险制度32-34
  • (三) 《工伤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34-35
  • 五、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较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35-42
  • (一) 工伤保险覆盖面的缺失35-37
  • 1、《工伤保险条例》未将小企业主、雇主纳入受保障之列35-36
  • 2、《工伤保险条例》未将非职工、雇工的劳动者纳入受保障之列36
  • 3、《工伤保险条例》未将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建立劳务关系的劳动者纳入受保护之列36-37
  • (二) 工伤事故概念模糊难以认定37
  • (三) 重补偿轻预防37-39
  • (四) 缺乏职业康复的措施39-40
  • (五) 对职业病设置双重限制40
  • (六) 职业病目录的更新和开放问题40-41
  • (七) 职业安全保护缺乏三方机制41-42
  • 六、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影响42-45
  • (一) 国际劳工标准中的国际法原则42
  • 1、工伤保险是人权问题42
  • 2、国际人权法的平等原则42
  • (二) 我国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制度的立法建议42-45
  • 1、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43
  • 2、将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到保障人权的高度43-44
  • 3、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44
  • 4、继续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44
  • 5、制定工伤预防的相关规定44-45
  • 6、制定职业康复的相关规定45
  • 小结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静;我国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冼艳;船员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颜强;论我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律制度的完善[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丹;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5 付丽丽;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D];湖南大学;2010年

6 李佳;工伤保险待遇完全社会化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工伤保险法制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9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