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董事长凤某因薪酬诉卧龙公司一案评析
本文关键词:前董事长凤某因薪酬诉卧龙公司一案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前董事长凤某因薪酬诉卧龙公司一案,出现如下几个争议焦点:(1)董事长是否“劳动者”;(2)董事长工作报酬是否等同于“劳动报酬”;(3)董事长与公司之间是否具有“劳动关系”。针对焦点问题一,先仔细分析董事长主体地位的归属问题,,然后认为其不属于劳动者,并借助代理说和代表说的观点,理性的将其归属于用人单位一方。其次,针对焦点问题二,董事长的工作报酬是否等同于劳动报酬,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董事长的工作报酬不等同于劳动报酬的结论。至此,董事长所要求的工资25%的经济赔偿金也就失去了相应的依据。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焦点三中提到的问题,即董事长与公司之间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看似董事长必须与董事会签订劳动合同,有了劳动合同其就具有了劳动关系。但其实质不是这样的,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并不因为具有劳动合同就得以绝对认定,何况立法还保护不具有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在界定董事长与公司之间是否具有劳动关系时,有必要结合大陆法系从属说和英美法系控制说的观点进行了综合评判。董事长与公司之间不具有劳动关系,劳动法适用其上就失去了前提。带有倾斜保护的劳动法不再适用于强势主体之上,既捍卫了法律的权威也极大的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接着,反思我国的立法,发现导致适用劳动法规混乱性的立法缺陷,有必要制定针对董事长之类的特殊主体的特殊法律,同时对于特殊主体其主体资格如何在立法上进行归属也需要深入思考,提倡将劳动关系界定标准规范化后写入立法以便于审判实践。 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案件本身将不再适用劳动法规,而应当适用民商事法律法规。
【关键词】:董事长 劳动者 劳动报酬 劳动关系 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2
- 1.1 研究目的9
- 1.2 研究背景9-10
- 1.3 研究意义10-12
- 第2章 案例引述及问题概述12-14
- 2.1 案情介绍12
- 2.2 裁判要旨12-13
- 2.3 提出问题13-14
- 第3章 争议焦点14-18
- 3.1 董事长是否属于“劳动者”14-15
- 3.1.1 认为董事长属于“劳动者”的意见及理由14
- 3.1.2 认为董事长不属于“劳动者”的意见及理由14-15
- 3.2 董事长的工作报酬是否等同于“劳动报酬”15-16
- 3.2.1 认为董事长的工作报酬等同于“劳动报酬”的意见和理由15
- 3.2.2 认为董事长的工作报酬不等同于“劳动报酬”的意见和理由15-16
- 3.3 董事长与公司之间是否具有“劳动关系”16-18
- 3.3.1 认为董事长与公司之间具有“劳动关系”的意见及理由16
- 3.3.2 认为董事长与公司之间不具有“劳动关系”的意见及理由16-18
- 第4章 案件评析18-29
- 4.1 董事长主体资格归属18-20
- 4.1.1 董事长是否劳动关系主体18-19
- 4.1.2 董事长归属于用人单位的事实和理由19-20
- 4.2 劳动报酬的界定20-21
- 4.2.1 劳动报酬的定义和特征20
- 4.2.2 董事长工作报酬的特征20-21
- 4.3 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21-22
- 4.3.1 从属说21-22
- 4.3.2 控制说22
- 4.4 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劳动关系界定标准22-26
- 4.4.1 从属说角度22-24
- 4.4.2 控制说角度24
- 4.4.3 董事长与公司之间关系的定性24-25
- 4.4.4 否定董事长与公司之间具有劳动关系的实践意义25-26
- 4.5 立法建议26-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广宇;;超龄劳动者就业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J];中州学刊;2008年03期
2 余明勤;劳动者如何在劳动关系调整中认识自己[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李峰;;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体会[J];工会博览;2011年11期
4 王重阳;;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探析[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欧阳骏;;当前我国市场化劳动关系的现状及走势[J];中国工人;2010年12期
6 范丽娜;;关于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四抓四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1年10期
8 董桂林;;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稳定饮食队伍,构建和谐饮食环境[J];法制与社会;2011年30期
9 关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劳动法》[J];中国工运;1994年Z1期
10 徐小洪;工会理论的四大创新[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2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陈诗达;;教育培训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唐元;;国企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问题和建议[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5 彭伟中;;商业秘密及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保护[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6 李晓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祖平;;劳动关系领域的政府定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陈诗达;;2006浙江就业报告——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林中;;浅议和谐社会与和谐劳动关系[A];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红芳 杨涌;全力构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N];新华日报;2006年
2 晓筝;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企业积极实践[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刘双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重道远[N];大同日报;2007年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孙宝树;积极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蔡萌;劳动者受三部法律立体保护[N];保定日报;2008年
6 刘铮邋郝亚琳 崔静;劳动关系和谐 企业竞争有力[N];市场报;2008年
7 本报评论员;致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工人日报;2005年
8 涂志;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是否要提前三十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9 见习记者 王璐;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安阳日报;2006年
10 郜国祥;构筑社会和谐的基石[N];安阳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亮山;我国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8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海燕;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闫明超;社会性规制框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 柯四海;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5 解立峰;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舟洲;吉林省私营木材加工企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王言斌;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钱斐;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石磊;四川石油管理局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前董事长凤某因薪酬诉卧龙公司一案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