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28 01:08
本文关键词:论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行业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被不断采用,各种各样的工伤事故也层出不穷。然而,工伤事故既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又是可以通过技术发展和制度完善而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的。工伤事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仅关系着劳动者本人生存保障,而且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针对工伤事故中遭受损害的劳动者的救济,经历了从一元化的雇主责任制度到二元化乃至多元化的多种制度并存的历史嬗变。典型的是两个既不相同却又相互联系的请求权,即侵权法上的民事请求权和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工伤保险支付请求权。传统法律制度中,遭受工伤事故损害的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以侵权法为请求权基础请求赔偿。但是该制度有赔偿待遇较低、请求权成本和社会成本较大、赔偿不及时、赔偿得不到保障等弊端。为克服民事侵权法的弊端,现代社会将劳动者遭受工伤后的救济纳入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之中,并因此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但是,工伤保险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固有的缺陷:其对发生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惩罚性不足,容易引发用人单位的道德风险、覆盖范围有限,不能使所有的劳动者得到保障、不能完全填补劳动者遭受的损失等等。 鉴于工伤事故中遭受损害的劳动者可能同时享有民事侵权法上的请求权和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工伤保险支付请求权,而这两种不同的请求权不仅存在其固有的缺陷,而且又相互联系。如何使两种不同的制度相得益彰,互相弥补又互相协调,就成了学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试着从两种制度的产生历史及其理论基础着手,分析这两种制度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协调工伤事故中的民事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支付的关系,以进一步保护劳动者权益,建立、稳定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工伤 民事赔偿 工伤保险 救济 法律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引言8-9
- 一 概述9-19
- (一) 从雇工自负责任与雇主责任制度到工伤保险制度的嬗变9-11
- 1. 劳动者个人负责阶段9
- 2. 雇主过失责任阶段9-10
- 3. 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10
- 4. 工伤保险阶段10-11
- (二) 国外雇主责任制度与工伤保险制度概况11-16
- (三) 我国雇主责任与工伤保险制度发展概况及现状16-19
- 二 雇主责任和工伤保险的理论基础19-22
- (一) 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19-20
- 1. 哲学基石的演变19-20
- 2. 自由主义到社会利益的变动20
- (二) 工伤保险的理论基础20-22
- 1. 社会连带成为工伤保险建构的法哲学基础20-21
- 2. 现代国家干预论是工伤保险建构的政治前提21
- 3. 生存权保障乃工伤保险达成的主要目的21-22
- 三 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的比较分析22-28
- (一) 责任主体22-23
- (二) 请求权成立条件23-24
- 1.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23
- 2. 劳动者受有人身损害或患职业病23-24
- 3. 劳动者的损害须在劳动者执行工作职务过程中发生24
- 4. 工作事故是劳动者遭受损害的原因24
- 5. 属于工伤保险的范围24
- (三) 工伤保险待遇及其局限性24-26
- 1. 工伤保险待遇24-25
- 2. 工伤保险的局限性25-26
- (四) 工伤事故民事赔偿待遇及其局限性26-28
- 1. 工伤事故民事赔偿待遇26-27
- 2. 工伤事故民事赔偿局限性27-28
- 四 对我国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民事侵权发展的思考28-39
- (一) 对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民事侵权几种救济模式的评析28-32
- 1. 选择模式29
- 2. 相加模式29-30
- 3. 免除模式30-31
- 4. 补充模式31-32
- (二) 无第三人侵权工伤事故责任分析32-36
- 1. 用人单位不存在过错时的模式选择33-35
- 2. 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的模式选择35-36
- (三) 第三人侵权工伤事故责任分析36-39
- 1. 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事故的权利救济模式36-37
- 2. 用人单位内部的职工侵权造成工伤事故的权利救济模式37-39
- 结束语39-41
- 致谢41-42
- 主要参考文献42-45
- 附录: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喜佳;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12期
2 杨永恒;雷亮;;无过错责任制度下的雇主责任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3 李坤刚;;工伤补偿制度:起源、问题与解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李志明;;试论雇主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的协调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5 杨立新;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下)[J];法律适用;2003年11期
6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7 杨建华;;雇主责任的本质与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8 宋正峰;;浅析雇主的不真正连带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9 张友连;朱晨;;论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赖源清;;雇主责任险与工伤保险的协调发展[J];今日科苑;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0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