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17-06-11 16:02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务派遣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后来在欧洲、日本得到广泛的发展。在我国,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随后逐渐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劳务派遣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正面评价大体为劳务派遣能够促进就业、丰富就业形势、节省企业劳动开支、增强企业活力。负面评价大体为劳务派遣使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遭到损害、帮助企业逃避雇主责任、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本文从劳务派遣的概念入手,在借鉴国外劳务派遣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中存在的立法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建议,以期劳务派遣制度能得到完善和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劳务派遣制度能够健康发展,劳动关系能够稳定和谐。 本文以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完善为宗旨,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劳务派遣制度概述。通过对劳务派遣基本问题的分析,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总体把握。 第二部分是国外国家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这部分先介绍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规定,然后阐述这些国家劳务派遣制度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通过这部分的论述希望能够借鉴其他国家劳务派遣制度的优势来弥补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不足。 第三部分是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意图是通过分析我国现存劳务派遣制度立法现状,指明劳务派遣制度立法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此类问题。 第四部分是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这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建议,包括劳务派遣法单行法规的制定,劳务派遣公司设立的严格规制,雇主责任的明确界定、被派遣劳动者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和被派遣劳动者结社权的完善这五个方面。这部分意图通过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来最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劳务派遣制度朝着有序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劳务派遣 劳动者 雇主责任 法律问题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劳务派遣制度概述12-19
  • 第一节 劳务派遣的概念12
  • 第二节 劳务派遣的特征12-14
  • 一、两项合同三方主体12-13
  • 二、雇佣与使用相分离13
  • 三、劳动关系不稳定13-14
  • 第三节 劳务派遣与其他类似制度的比较14-17
  • 一、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14-15
  • 二、劳务派遣与企业借调15
  • 三、劳务派遣与人事代理15-16
  • 四、劳务派遣与加工承揽16-17
  • 第四节 研究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实意义17-19
  • 第二章 国外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19-27
  • 第一节 国外劳务派遣行业的发展现状19
  • 第二节 国外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规定19-23
  • 一、美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规定19-20
  • 二、德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规定20-21
  • 三、日本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规定21-22
  • 四、韩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相关规定22-23
  • 第三节 国外劳务派遣制度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启示23-27
  • 一、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严格规制23-24
  • 二、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分担24
  • 三、安全与卫生保护责任的保障24-25
  • 四、对劳务派遣期限的限制25-27
  • 第三章 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7-35
  • 第一节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27-28
  • 第二节 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28-31
  • 一、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28-29
  • 二、《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的规定29-31
  • 第三节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31-35
  • 一、“三性”规范太笼统31
  • 二、劳务派遣单位设立不规范31-32
  • 三、雇主责任分配不明确32-33
  • 四、劳务派遣争议解决规定的欠缺33
  • 五、被派遣劳动者结社权难以实现33-35
  • 第四章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完善35-43
  • 第一节 制定劳务派遣单行法规35-36
  • 一、制定单行法规的必要性35
  • 二、制定劳务派遣单行法35-36
  • 第二节 严格规制劳务派遣公司资质36-38
  • 一、完善公司成立的基本条件36-37
  • 二、实行行政许可制37
  • 三、设立备用金制度37-38
  • 第三节 完善雇主责任38-40
  • 一、雇主的确定38-39
  • 二、明确被派遣劳动者受到损害时的雇主责任39
  • 三、明确被派遣劳动者致人损害时的雇主责任39-40
  • 第四节 完善劳务派遣争议解决机制40-41
  • 第五节 明确被派遣劳动者的结社权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永卓;;浅析跨地区劳务派遣[J];运输经理世界;2011年07期

2 陈雷;孙建波;;关于劳务派遣雇主责任问题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3 赵靖;;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4 沈襄咸;;宜昌市劳务派遣工的情况、问题及建议[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5 龙继寿;;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防范[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5期

6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7 陈英凤;;规范劳务派遣 亟待法律“给力”[J];中国工运;2011年07期

8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9 荣梅;;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与管控[J];现代商业;2011年26期

10 胡高崇;;劳务派遣乱象纷繁 同工同酬形同虚设[J];法庭内外;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黄福明;;浅析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及维权对策[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8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徐国君;;论劳动者权益会计[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10 历正贤;;试论劳动者权益参与企业利润分配[A];纪念房地产开发会计学术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铎思;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为何频遭侵害[N];工人日报;2005年

2 胡予华;劳务派遣——维护了劳动者权益[N];中国电力报;2003年

3 川工;关于规范劳务派遣的立法建议[N];工人日报;2006年

4 王比学;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务派遣该向何处去?[N];协商新报;2006年

5 陈晶晶;劳务派遣:纷乱之后期待本色回归[N];法制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薛秀春;劳务派遣:美餐抑或鸡肋[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记者 方大丰 龙巨澜;湖南立法规范劳务派遣[N];工人日报;2006年

8 张本钟;劳务派遣问题与劳动者权益维护[N];工人日报;2006年

9 职新建;劳务派遣期待本色回归[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秋菊;我的老板是谁?[N];中国工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杜宁宁;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潘啸;新时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孙慧文;不完全劳资契约剩余分配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王东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陵青;关于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霄;论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程伟;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袁鹏;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程红;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41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