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14:13

  本文关键词: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随着集体合同和集体协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集体合同签订率持续上涨,对于集体劳动争议及其处理机制规定却匮乏散乱。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关于集体劳动争议协商、调处、仲裁与诉讼制度的总称。目前,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难以适应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需求,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除导论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集体劳动争议相关理论的阐述。首先阐述了我国立法中关于集体劳动争议的概念。又通过不同的界定方式,厘清了集体劳动争议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也明确了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这种区分标准及意义,即不同的争议类型适用的程序有所不同,为下文探讨集体劳动争议的分轨处理机制打下伏笔。接着分析了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特点。最终联系国情,给出了对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第二部分,是对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概况。从我国现行普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到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特殊处理规定和程序,从相关的法律规定到实际的运行效果,都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对我国目前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问题,包括集体劳动争议立法缺失、各方角色不合理以及两种不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各自的问题等。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域外的台湾、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解决集体劳动争议时的具体制度,在对各国(地区)相关经验作出介绍地同时,归纳总结了各国(地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同特色,以期对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作出借鉴。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相关措施。首先,完善集体劳动争议相关法律;其次,重塑集体劳动争议各方关系。最后,区分不同类型的集体劳动争议,针对其各自存在的问题分轨提出相关建议。对权利争议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只需在原有的普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上加以完善,而对利益争议的集体劳动处理机制则需要进行重构。
【关键词】:集体劳动争议 处理机制 利益争议 权利争议 分轨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4
  • 第一章 集体劳动争议概述14-24
  • 第一节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概念14-16
  • 第二节 集体劳动争议的分类辨析16-18
  • 一、个别劳动争议与集体劳动争议16-17
  • 二、群体劳动争议(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团体劳动争议与集体劳动争议17
  • 三、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17-18
  • 第三节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特点18-20
  • 一、集体合同争议难寻18
  • 二、集体协商(谈判)与集体行动顺序颠倒18-19
  • 三、工人代表制和劳工非政府组织承担工会角色19-20
  • 第四节 明确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界定20-24
  • 第二章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现状24-36
  • 第一节 现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概况24-28
  • 一、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24-26
  • 二、现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情况26-28
  • 第二节 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问题28-36
  • 一、集体劳动争议立法缺失28-30
  • 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中各方角色不合理30-32
  • 三、权利争议处理机制不合理32-33
  • 四、利益争议处理机制欠缺33-36
  • 第三章 域外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考察36-44
  • 第一节 集体劳动争议的分轨处理36-37
  • 第二节 权利争议处理机制37-40
  • 一、调解37-38
  • 二、仲裁38-39
  • 三、法院判决39-40
  • 第三节 利益争议处理机制40-41
  • 一、三方机制40
  • 二、僵局处理制度40-41
  • 第四节 各国(地区)经验对我国的借鉴41-44
  • 一、分轨解决集体劳动争议41
  • 二、肯定工会的作用41
  • 三、专门的劳动法院(庭)41-42
  • 四、仲裁独立与终局42-44
  • 第四章 构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分轨处理机制44-52
  • 第一节 完善集体劳动争议相关法律44-45
  • 第二节 重塑集体劳动争议各方关系45-47
  • 一、由政府主导转为政府协助45-46
  • 二、增强工会独立性46-47
  • 三、加强雇主组织建设47
  • 第三节 完善对权利争议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47-49
  • 一、实行“或裁或审”的权利争议处理模式47-48
  • 二、设立专门劳动法庭48-49
  • 第四节 重构对利益争议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49-52
  • 一、完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和三方机制49-50
  • 二、增添利益仲裁和强制仲裁(僵局处理)制度50-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东黎;;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之我见[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朱信民 ,王际仓;入世对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劳动保障;2002年01期

3 庞玉娴;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关于加强工会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建议和对策[J];中国工运;2003年04期

5 郭开军 ,李静 ,杨卫华;关于改进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几点思考[J];劳动保障通讯;2003年01期

6 康桂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宾雪花,蒋学雷;港台两地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金英姬;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扈春海;;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三方原则的应用探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林哲森;;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构想[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王江华;;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3 管礼明;;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4 刘鸣霁;;略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课题组;;当前劳动争议处理中若干疑难问题与对策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6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与民事诉讼分离两裁终决是最佳选择[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娇萍;劳动争议处理立法走向受关注[N];工人日报;2007年

2 张平 记者 熊芙蓉;全面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机制[N];广元日报;2007年

3 鲍双成;东胜区依法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4 张启;六盘水市 成立劳动争议处理研究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 彭光华;整合资源 做好调解 追求劳动争议处理的实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6 陆文升;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N];江苏经济报;2014年

7 姜颖 邋;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3年

8 ;尽快制定《劳动争议处理法》[N];工人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娇萍;劳动争议处理,缘何调解成奢望[N];工人日报;2005年

10 记者 钟鞍钢;劳动争议处理立法迫在眉睫[N];法制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强;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何晓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何吉英;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顾占忠;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宋军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瞿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完善[D];兰州大学;2006年

7 王立涛;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楠;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4年

9 麦伟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陈静;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的法律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49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