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就业歧视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1:01
本文关键词:反就业歧视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就业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包括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相貌歧视、学历歧视等就业歧视问题依然不时见诸报端,而且新的歧视(如血型血液等基因歧视)又布满了人们的视野,严重地限制和侵害了公民的就业平等权。就当前来说,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虽有反就业歧视的原则性条文规定,但没有专门的反对就业歧视法律,尤其是尚没有明确的法规来保障基因异常者的劳动就业权。从立法角度开展的积极举措,对于保障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比照英国、美国、欧盟等西方法治国家和地区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以保障地中海贫基因携带者就业平等权为视角,深入研究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本文首先对就业歧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辨析,指出就业歧视是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其目的或作用在于取消或损害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第二,对我国就业歧视现状进行了分析,分类指出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疾病歧视等几种常见就业歧视现象,并突出目前新出现的基因歧视现象并分析其主要成因——隐私权的制度性保护缺位。第三,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法理依据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英国、美国、欧盟的反就业歧视立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四,根据对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规的现状分析,指出反就业歧视法规建设在适用范围、概念界定、机制建设、法规体系等四方面的不足。本文认为,要保障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平等权利,应加强反歧视法律的教育,明确就业歧视的概念,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和处理争议的专门机构;应当通过完善反歧视立法体系、明确反歧视立法内容的方法,解决当前困扰我国的就业歧视难题;应当依照宪法和法规对有就业歧视性的文件进行清理,加强对就业歧视执法和检查监督的力度,扩大反就业歧视的法律适用范围。
【关键词】:就业歧视 基因歧视 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一、绪论6-8
- 二、就业歧视的界定8-14
- (一) 就业歧视的界定8-9
- (二) 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9-11
- (三) 新型的就业歧视类型——基因歧视11-14
- 三、反就业歧视立法的法理依据和必要性14-20
- (一) 反就业歧视立法的法理依据14-17
- (二) 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必要性17-20
- 四、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域外考察20-24
- (一) 英国20-21
- (二) 美国21
- (三) 欧盟21-22
- (四) 国外反就业歧视的借鉴22-24
- 五、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不足与完善24-29
- (一)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规现状24-25
- (二) 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不足25-26
- (三) 完善反就业歧视法规的建议26-29
- 六、结论29-30
- 致谢30-31
- 参考文献31-32
- 作者简介3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32-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嘉;;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危怀安;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张宗浩;陈亚东;;反就业歧视论[J];求索;2006年08期
4 林海权;;公平就业呼唤反就业歧视法[J];团结;2006年06期
5 谢增毅;;美英两国就业歧视构成要件比较 兼论反就业歧视法发展趋势及我国立法选择[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6 王怀章;就业歧视初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特约撰稿 邱永峥;[N];中国保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邓新建;[N];法制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林琳;[N];工人日报;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反就业歧视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6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