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仲裁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01:04

  本文关键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仲裁改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地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分析引起劳动关系矛盾原因,揭示劳动仲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面临的问题。从划分劳动仲裁机构的“三重”主体身份及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的角度出发,结合盐城地区的劳动仲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对劳动仲裁在促进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中应发挥的积极主导作用展开研究。 文章介绍了专家学者有关劳动仲裁如何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些研究成果,界定了劳动关系、劳动仲裁的概念,介绍中国目前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和造成不和谐劳动关系的成因,重点阐明了劳动仲裁机构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三重主体身份及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并以盐城地区劳动仲裁运行数据为基础,分析现行劳动仲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工会和企业家协会的在劳动仲裁委员会中地位,建立劳动仲裁与法院诉讼部门沟通,明确劳动仲裁委员会与劳动监察部门分工合作,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的网络,加强劳动仲裁院的机构的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劳动仲裁 和谐劳动关系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6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1
  • (一) 研究的背景10-11
  • (二) 研究的意义11
  • 二、 研究综述11-14
  • (一)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12
  • (二) 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研究的现状12
  • (三) 造成劳动关系不和谐现状原因的分析12-13
  • (四) 目前劳动仲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13
  • (五) 完善劳动仲裁机制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新举措13-14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4-15
  • (一) 研究内容14
  • (二) 研究方法14-15
  • 四、 本文创新之处15-16
  • 第一章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及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成因16-19
  • 一、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16-17
  • (一) 劳动关系格局呈现多元化16
  • (二) 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得到确立16
  • (三) 劳动关系的建立基本实现契约化16
  • (四) 劳动关系的运行采取市场化16
  • (五) 劳动关系矛盾日益复杂化16-17
  • 二、 新时期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成因17-19
  • (一) 有法不依或者蓄意规避法律的现象仍存在17
  • (二) 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容易上升到群体性事件17
  • (三) 劳动者收入增加与企业经营困难的矛盾17-18
  • (四) 政府部门对劳动关系调控的效率低18-19
  • 第二章 劳动仲裁机构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三重”主体身份及职责19-23
  • 一、 劳动仲裁的概念及制度沿革19-20
  • (一) 劳动仲裁概念19
  • (二) 劳动仲裁制度沿革19-20
  • 二、 劳动仲裁的“三重”主体身份和职责20-23
  • (一)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20-21
  • (二) 劳动仲裁处(科)21
  • (三) 劳动争议仲裁院21-23
  • 第三章 劳动仲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以盐城地区为例23-26
  • 一、 盐城地区劳动仲裁情况概述23-24
  • (一) 盐城地区劳动仲裁制度沿革23
  • (二) 盐城地区劳动仲裁工作的概况23-24
  • 二、 盐城地区劳动仲裁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存在问题24-25
  • (一) 名为“三方”仲裁,实为“一方”主导24
  • (二) 重视劳动争议事后处理,忽视从源头预防24
  • (三) 劳动仲裁处理争议缺乏柔性,劳动关系无法顺畅缓和24
  • (四) 劳动仲裁和法院、劳动监察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交叉24-25
  • 三、 劳动仲裁制度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25-26
  • (一) 劳动仲裁机构内部职责不明,分工混乱25
  • (二) 劳动仲裁部门外部行政体制不健全25
  • (三) 劳动仲裁工作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25-26
  • 第四章 改进劳动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26-36
  • 一、 发挥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协调和监督功能26-30
  • (一) 提高工会和企业家协会的在劳动仲裁委员会中地位26-27
  • (二) 建立与诉讼部门的“无缝”对接27
  • (三) 探索劳动仲裁委员会与劳动监察部门分工合作27-30
  • (四) 加强对劳动仲裁活动的监督30
  • 二、 发挥劳动仲裁处(科)指导和预防功能30-32
  • (一) 建立调解组织网络,,推动柔性处理劳动争议30-31
  • (二) 宣传普及劳动法规,指导企业和劳动者合法维权31-32
  • (三) 加强劳动争议研判,制定科学合理劳动标准32
  • 三、 发挥仲裁院独立公正处理劳动争议的功能32-36
  • (一)仲裁院实体化建设内容32-33
  • (二)盐城地区仲裁院实体化建设实践概况33-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劳动仲裁为五名临时工讨回公道[J];中国工运;2001年06期

2 ;让员工交纳风险金合法吗?[J];现代营销;2001年08期

3 宾雪花 ,蒋学雷;浅析新时期劳动仲裁机构的建设[J];兵团工运;2002年06期

4 王旭伟;浅谈劳动仲裁的几个法律问题[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李卫平;欠缴住房公积金的案件不应由劳动仲裁部门受理[J];中国劳动;2002年02期

6 龙华禄 ,李梅;落聘村电工要求补偿 劳动仲裁不予支持[J];农村电工;2004年04期

7 赵晓燕;;山东省制定便民劳动仲裁新办法[J];中国劳动;2006年11期

8 王克强;;做好劳动仲裁工作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11期

9 朱信民;赵晓燕;;我省推出便民劳动仲裁新措施[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11期

10 李铁根;;香港劳动仲裁制度的评述及其借鉴[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世敏;;劳动仲裁若干热点问题浅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2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龚和艳;;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争议问题的法理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萍;劳动仲裁案两月内解决[N];深圳特区报;2004年

2 陈少波 陈炳山;我省开展劳动仲裁质量年活动[N];新华日报;2001年

3 耀国;裁审合一或可解劳动仲裁困局[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陈丛蓉;劳动仲裁与诉讼在举证程序上存在脱节[N];江苏法制报;2008年

5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 叶青华;劳动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N];宜春日报;2008年

6 姜葳;解读劳动仲裁法:在职讨薪仲裁可不受一年限制[N];商务时报;2008年

7 冯明邋沙艳秋;劳动仲裁逾期未决句容法院依法受理[N];镇江日报;2008年

8 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陈忠;10家企业设立劳动仲裁联系点[N];常德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杜托;昆明将成立劳动仲裁院[N];昆明日报;2009年

10 宋宗合 章琦;劳动仲裁,不要唱成“独角戏”[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伦刚;法治进程中当代中国农民工非正式的利益抗争[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萍;我国劳动仲裁制度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张晓坤;论我国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制度设计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4 宋登科;试论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内在缺陷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敏;论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李迎颖;我国劳动仲裁与诉讼关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尹玉鹏;劳动仲裁实务中涉劳务派遣案件的法律思考[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杭小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仲裁改进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章利兵;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民事诉讼衔接问题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庄林冲;劳动监察:功能定位与法律规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劳动仲裁改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67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