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制度的理性选择
发布时间:2017-06-26 16:03
本文关键词:工伤赔偿制度的理性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伤赔偿不仅涉及私人间的利益,而且涉及到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工伤损害赔偿经历了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到社会保险的历史流变后,现代社会,工伤赔偿机制已由一元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涉及侵权法、责任保险法和社会保险法等多个领域,形成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相关制度的关系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在工伤赔偿问题的处理上,大致形成了四种制度模式:免除、兼得、补充和选择。根据我国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我国采用的是工伤赔偿的免除模式。即用工伤保险取代民事侵权赔偿。法律应该特别保护因工作而受到伤害的劳动者,这是没有争议的。可是这种特殊保护就仅仅体现在工伤保险的强制性上吗?和民事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相比,工伤保险的赔偿数额低得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特殊保护吗?剥夺劳动者的民事赔偿请求权显然不公,如果这样,劳动法也不必从民法中分离出来。因此,笔者认为对工伤事故中受到伤害的劳动者的特殊保护不仅应当体现在工伤强制保险也应当体现在赔偿的标准上。那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将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结合起来。可是,怎样结合又是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兼得模式和补充模式下,劳动者在享有工伤保险之后都有权请求民事损害赔偿。也就是说本文旨在于兼得模式和补充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其实,兼得模式与补充模式的差别不是本质的而仅仅是赔偿数额上的分歧。兼得模式者主张给予受伤劳动者工伤保险和雇主侵权损害赔偿双份利益;赞成补充模式者认为劳动者在享有工伤保险后只能就侵权损害赔偿与工伤
【关键词】:工伤赔偿 工伤保险 侵权损害赔偿 经济分析 法律经济学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22.5;D923
【目录】:
- 引言9-10
- 第一章 工伤赔偿制度概述10-20
- 第一节 工伤的界定10-13
- 一、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10-12
- 二、工伤认定的标准12-13
- 第二节 工伤赔偿的历史演变13-14
- 一、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归责方式的客观化13
- 二、从侵权赔偿到社会保险—损失承担的社会化13-14
- 第三节 工伤事故的性质14-17
- 一、关于工伤事故责任性质的争鸣14-16
- 二、本文见解16-17
- 第四节 工伤赔偿制度模式介绍17-20
- 一、免除模式17-18
- 二、选择模式18-19
- 三、兼得模式19
- 四、补充模式19-20
- 第二章 工伤赔偿制度的比较分析20-25
- 第一节 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的比较20-22
- 一、基本思想的比较20
- 二、构成要件的比较20-21
- 三、赔偿数额的比较21-22
- 第二节 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22-25
- 一、对四种赔偿模式的评释22-23
- 二、适合我国的工伤赔偿模式的探讨23-25
- 第三章 工伤赔偿制度的经济分析25-46
- 第一节 方法的选择25-30
- 一、法律经济学基础理论概述25-27
- 二、法律经济学的方法与启示27-30
- 第二节 工伤损害赔偿的价值目标:公平与效率30-33
- 一、小引30-31
- 二、公平与效率兼顾31-33
- 第三节 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伤强制保险-----公平33-36
- 一、社会保障中的公平性因素33-34
- 二、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公平性原则体系34-36
- 第四节 作为激励机制的过错责任-----效率36-42
- 一、工伤高额赔偿的误区36-37
- 二、问题的相互性及启示37-42
- 第五节 促使社会成本最小化的解决方案-----汉德公式42-46
- 一、对汉德公式的诊释42-44
- 二、理性人标准44-46
- 第四章 对我国工伤赔偿制度的一些建议46-52
- 第一节 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6-50
- 一、立法现状46-47
- 二、问题的提出47-50
- 第二节 法律对策思考50-52
- 一、统一立法50
- 二、加重未参保企业的法律责任50
- 三、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强化执法力度50-52
- 参考文献52-54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54-55
- 声明55-56
- 致谢5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义娟;曹瑾;;国家抚恤与民事赔偿关系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2 刘乐舟;;工伤保险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之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瑞鹏;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史国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3 王静;工伤赔偿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徐晓枫;试析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的竞合[D];复旦大学;2009年
5 徐冬梅;论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适用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舒萌;人民警察纳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工伤赔偿制度的理性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8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