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法的能与不能——一种语境论进路的解析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18 15:06

  本文关键词:劳动法的能与不能——一种语境论进路的解析和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法 语境论 社会转型 实践经验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对我国劳动法的作用、意义、宗旨应有冷静客观的认识,尤其要意识到劳动法的局限,劳动法不能的一面。我国劳动法的生存和发展的语境与西方劳动法是迥然不同的,其作用的发挥应立足我国当前的实际,重视对劳动法实践过程中我国广大民众的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提炼。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律系
【关键词】劳动法 语境论 社会转型 实践经验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进路和结构劳动法学的理论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尤其是关于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十分热烈,这对劳动法学科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笔者对劳动法的意义十分认同,认为劳动法学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学学科。但笔者在肯定劳动法的作用和意义的前提下,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思清;;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J];法学研究;2007年03期

2 苗永前;;检警关系的本土重塑——架构检察指导侦查制度[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3 周子良;王华;;中华法系伦理法特质衍生的社会基础[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梁庆寅,柯华庆;论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在法治化过程中的定位──兼评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桁林;宏观调控的立法原理[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沈敏荣;论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J];新视野;2001年01期

7 潘高峰,王允武;试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以比较法学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8 饶艾,曾红宇;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与判例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9 吴爱辉,何霞;论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双重矛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3期

10 张一鹏,邓小林;民事证据交换的制度定位与价值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韬;;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之关系论纲[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翁国民;曹慧敏;徐艳;;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反垄断的法律对策[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3 黄国芳;汪学明;;从制约逻辑到法律推理的思考[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蒋丽华;;辩护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权利问题研究[A];中美“律师辩护职能与司法公正”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茂铭;;换个角度,看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用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律师服务市场[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李亚兰;王晨;;和谐社会构建下的行政诉讼基本原则[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孟红;罪刑法定原则与近代中国刑法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3 刘宇;民刑关系要论[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志刚;诱惑侦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6 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玲;俄罗斯联邦法治化进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孙红梅;公证—一种预防性的法律证明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功满;工会维权:民工权益保护的一种重要路径[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劲松;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卞松林;论我国审前羁押的司法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于江涛;法的利导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进步;论我国法官职业化[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晓晓;民间法在民事调解案件中的体现[D];山东大学;2007年

7 扈炳刚;和谐视野下刑事不起诉的理性思考和现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天林;劳工权益的国际化保护趋势研究:劳工标准视角[D];山东大学;2007年

9 魏林杉;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吴丰盛;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与对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积智 ,陈文渊 ,王昌硕;劳动法是我国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J];政法论坛;1980年01期

2 ;劳动出版社新书预告[J];中国劳动;1980年10期

3 ;劳动出版社新书预告[J];中国劳动;1980年11期

4 陈惠珍;;违法者竟然受奖![J];国际观察;1980年04期

5 龚建礼;李景森;;劳动法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J];法学杂志;1981年02期

6 悦光昭;劳动立法的卓越指导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中国劳动;1983年14期

7 薛逊;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举行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学术讨论会[J];政法论坛;1984年02期

8 凌相权;对劳动法的法律地位及适用范围之我见[J];政法论坛;1984年04期

9 穆镇汉 ,侯文学;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10 苏万觉;;我国新时期劳动立法的总纲[J];现代法学;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强;;设置医学鉴定专业的设想[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王杰;;关于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玫;;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淑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标准及方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文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认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胜题;范[菁;刘春泉;;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反诉吗?[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许秀珠;;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法理学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光仁;劳动争议仲裁与仲裁法仲裁的区别与法律适用[N];法制日报;2000年

2 上海市华天平律师事务所 牛来惠 律师;以“合同解除”为由将我退工,,对吗[N];解放日报;2000年

3 石美遐;关于我国社会保险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_(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4 本报法律顾问;老板可以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吗?[N];人民公安报;2000年

5 林辛乐;美国的劳动法[N];法制周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于怀清;WTO给我们的劳动者带来什么[N];中国妇女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于怀清;集体合同要强化[N];中国妇女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N];中国税务报;2001年

9 朱造所 李经纬;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N];法制日报;2001年

10 肖仁明 钟小荣;工厂使用暴力强迫工人劳动怎么办[N];法制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陈留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稚晖;劳动法的经济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2 曾琳;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劳动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湛晓芳;劳动基准和集体合同——对劳动法实现公平与效率价值方式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林太;劳动法公法性分析及其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5 朱懂理;试论我国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立法[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杨苏;浅谈劳动合同附随义务[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郭莉;核心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的修改完善[D];吉林大学;2005年

8 于海红;我国劳动法救济制度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唐婵凤;论无效劳动合同[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潘宇文;英语名词化与英语名词化在翻译汉语法律文献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8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58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