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本文关键词: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处理制度 劳资双方 集体谈判 劳动关系 争议问题 工会 仲裁调解 仲裁程序 委员会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处理制度 劳资双方 集体谈判 劳动关系 争议问题 工会 仲裁调解 仲裁程序 委员会
【分类号】:D971.2;DD912.5
【正文快照】: 美国是发达国家,有成熟的产业关系和劳动法律体系。我国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不能照搬他们的产业关系模式,但能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工作有所裨益。美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美国负责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联邦机构有两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健康;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2003年02期
2 欧阳琼;;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劳动;2006年06期
3 倪豪梅;加快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立法[J];中国工运;2004年03期
4 管礼明;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劳动;1994年07期
5 李德齐,袁铁铮,柳军;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研究[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王述功;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发展对策[J];山东劳动保障;2004年Z1期
7 ;依法处理好劳动争议[J];中国工运;1994年11期
8 ;学徒期内结婚引起的劳动争议[J];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07期
9 ;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J];山东政报;1950年11期
10 宋敏生;;浅议预防劳动争议的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兆国;;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借用关系——从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谈起[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雄麟;;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建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蒋德华;;论非法用工主体的法律责任[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杰;对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2 本报通讯员 沈宇 本报记者 顾雯;化解劳动争议,雨花台区新招迭出[N];南京日报;2008年
3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吴军;劳动争议最快的当天就能解决[N];嘉兴日报;2009年
4 白永亮;劳动争议的法院管辖地如何确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记者 丛民 通讯员 王东 葛红普;济南乡镇将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N];工人日报;2009年
6 潘志明 陈娴静;吴江联合社会组织成功调结劳动争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记者 顾雯 实习生 杨志;6种劳动争议 街道便可调解[N];南京日报;2009年
8 陆静;有效化解劳动争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青岛日报;2009年
9 海淀法院 贾冬梅;工作五年内最易发生劳动争议[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刚;劳动争议:“井喷”态势呼唤专业“救火队”[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信;中韩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王楠;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a;中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如翔;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田改霞;论我国劳动争议非讼解决机制的完善[D];中南大学;2012年
6 王丽娜;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D];青岛大学;2010年
7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初征;吉林中央储备粮企业劳动争议的内部预防与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韦凤泉;劳动争议裁审模式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5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6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