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就业形势亦变得越来越严峻,竞争亦越来越激烈。在就业领域中,性别、身高、年龄、外貌、户籍等歧视层出不穷,这成为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与人尽其才的巨大阻力。实际上,就业歧视之所以没有引起社会足够重视,并不是公众看不到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而是感觉到就业歧视的存在的人,虽然表示不满,但多数时候却只是一声长叹、徒呼奈何,从未将此上升到法律高度来看待;浑然不觉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自己可以庄严地通过法律途径讨还一个公道。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全社会能对就业歧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对怎样完善现有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进行了浅薄的探讨。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层次,其中正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就业歧视的概述。该部分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接下来,简要介绍了就业歧视的概念、分类以及负面影响。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现行的我国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框架,进而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缺陷与不足。基于借鉴国内外关于反就业歧视的成功经验,笔者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和美国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进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笔者再进一步对我国及我国的大陆地区的借鉴提出几点想法。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关键部分,即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考。该部分,主要从确立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与构建反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展望。
【关键词】:平等就业权 就业歧视 救济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8
- 一、就业歧视概述8-17
- (一)就业歧视的发展历程及概念8-12
- 1、就业歧视的发展历程8-10
- 2、就业歧视的概念10-12
- (二)就业歧视的分类12-15
- 1、市场性歧视12-14
- 2、制度性歧视14-15
- (三)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15-17
- 1、就业歧视不利于宪法的贯彻实施15-16
- 2、就业歧视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16
- 3、就业歧视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16-17
- 4、就业歧视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17
- 二、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分析17-27
- (一)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框架17-21
- 1、宪法——反就业歧视的立法提供了立法依据18
- 2、劳动法——反就业歧视的基本依据18
- 3、就业促进法——对就业歧视做出细致的规定18-19
- 4、妇女权益保障法——反性别歧视的基本法律保障19
- 5、残疾人保障法——反残疾歧视的基本法律保障19-20
- 6、其他规范性文件20-21
- (二)我国当前反就业歧视救济程序分析21-25
- 1、我国当前反就业歧视救济主体21-23
- 2、我国当前反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23-24
- 3、我国当前反就业歧视举证责任的配置24-25
- (三)我国当前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缺陷分析25-27
- 1、反就业歧视法律规范过于原则25
- 2、未规定哪些情形不属于就业歧视25-26
- 3、禁止就业歧视的覆盖面太窄26
- 4、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中缺乏有效的救济机制26-27
- 三、境内外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及借鉴27-33
- (一)香港的反就业歧视概况及大陆的借鉴27-29
- 1、香港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概述27-28
- 2、大陆的借鉴28-29
- (二)台湾地区的反就业歧视概况及大陆的借鉴29-31
- 1、台湾地区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29-30
- 2、大陆的借鉴30-31
- (三)韩国的反就业歧视概况及我国的借鉴31-32
- 1、韩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31-32
- 2、我国的借鉴32
- (四)美国的反就业歧视概况及我国的借鉴32-33
- 1、美国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32-33
- 2、我国的借鉴33
- 四、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考33-41
- (一)确立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34-37
- 1、制定具体的反就业歧视法律规范34-35
- 2、特殊措施和正当理由不属于就业歧视35-36
- 3、扩大就业歧视的禁止事由36
- 4、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中的救济机制36-37
- (二)构建反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制度37-41
- 1、把就业歧视列入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38
- 2、合理拓宽受歧视案件中的适格当事人范围38-40
- 3、创建适当的诉讼费用制度40-41
- 结语41-42
- 注释42-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继红,陈维政;是就业歧视还是合理甄选[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2 洪丰;;反就业歧视呼唤立法[J];公民导刊;2004年08期
3 张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规制[J];甘肃农业;2005年09期
4 张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规制[J];甘肃农业;2005年10期
5 张卫东;;美国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制[J];中国就业;2006年03期
6 靳国胜;;试论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魏雅华;;对就业歧视说“不”[J];政府法制;2006年05期
8 赵小强;马振;;就业歧视问题初探[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萧冷月;;反就业歧视步履维艰[J];人民政坛;2006年07期
10 陈宋绯;;我国法律与反就业歧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于雪峰;王旭军;;妇女反就业歧视司法救济探微[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爱民;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记者 方丹;我国首次发布反就业歧视研究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吴学安;反就业歧视,还有多少路要走[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蔡定剑邋宋国磊 郝韬;反就业歧视 和谐的追求[N];法制日报;2007年
5 刘莘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制度性栅栏,它纵容了就业歧视[N];法制日报;2007年
6 李环;就业歧视真不可避免吗[N];法制日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 于德清;反就业歧视应当“双管齐下”[N];华夏时报;2006年
8 忠玄;“反就业歧视”在行动[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肖京;法学专家认为平等就业要求反对就业歧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周宝来;你遭遇过就业歧视吗?[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杰力;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饶志静;英国反就业歧视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松强;就业歧视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宋茂利;反就业歧视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肖力群;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探析[D];苏州大学;2009年
4 张邈;转型期间中国特殊形态就业歧视的法律分析和对策[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志亮;试析我国就业歧视问题[D];复旦大学;2009年
6 温志锋;我国规制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滕少艳;美国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黄常勇;就业歧视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昊;香港特别行政区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雷亚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7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8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