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4:31
本文关键词: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不仅对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完善安全生产法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领域发生的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严格实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追究了一批官员的责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是,分析目前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制度还存在着法律上的缺失:一是法律规制层级较低,法理依据不足;二是问责范围笼统,缺乏统一标准;三是问责主体动力不足,问责客体职责不清;四是问责处理难以真正落实,直接影响到问责制度实施的社会效果。 本文围绕以上问题,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试图梳理出目前安全生产行政问责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基于上述设想,本文首先从有关专家学者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入手,界定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第二章从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与构建法治政府的必然联系,分析为什么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第三章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分析当前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文章的第四章提出了五项对策:一是统一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立法,规范安全生产行政问责行为;二是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推动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等配套制度;四是突出监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推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的良好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
【关键词】:安全生产 行政问责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8
- 第一章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概述8-17
- 第一节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概念8-13
- 一、“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及其含义8-9
- 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界定9-13
-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的基本历程13-17
- 一、早期阶段13-14
- 二、制度化初期阶段14-15
- 三、迈向制度化、常态化的新阶段15-17
- 第二章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与构建法治政府的必然联系17-23
- 第一节 法治政府的含义及特征17-19
- 一、法治政府的含义及特征17
- 二、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志17-18
- 三、依法行政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18-19
- 第二节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与构建法治政府的必然联系19-23
- 一、政府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责任19
- 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与行政监督19-22
- 三、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与安全生产法制建设22-23
- 第三章 从法制层面反思我国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的困境23-35
- 第一节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的法律规制23-25
- 一、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法理依据明显不足23-24
- 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法规、文件依据法的效力较低24-25
- 第二节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的现实问题25-31
- 一、问分管负责人的责多,问正职负责人的责少26-27
- 二、问政治责任的多,问法律责任的少27-28
- 三、问监管人员的责多,问行政首长的责少28
- 四、问责主体动力不足,,问责客体职责不清28-30
- 五、问责程序缺乏规范,权利救济难以保障30-31
- 第三节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的效果问题31-35
- 一、领导责任往往不被追究,处理结果难以服众31-32
- 二、责任追究缺乏有效监督,难以落实到位32-33
- 三、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跨地区责任追究难以落实33-35
- 第四章 完善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的对策35-46
- 第一节 统一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立法35-37
-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35-36
- 二、制定《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法》,提升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的法律效力36-37
- 第二节 完善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的配套制度37-41
- 一、建立和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37-39
- 二、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39-40
- 三、建立和完善以信息公开制度和举报制度为重点的舆论监督制度40-41
- 第三节 突出监察机关在执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的地位和作用41-43
- 一、监察机关执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是法定职责41-42
- 二、监察机关执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是解决法出多门的需要42-43
- 三、监察机关必须主导事故处理并全程跟踪责任追究的落实43
- 第四节 加强宣传教育创设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43-46
- 一、加大问责力度,树立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44
-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44-45
- 三、稳步扩大社会舆论开放度,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45-46
- 结语46-47
- 注释47-50
- 参考文献50-51
- 后记51-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莉;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孟钧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黄桥生;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89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8964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