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是宪法和宪政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劳动权的研究,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促进人权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劳动问题成为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突出问题,其核心可以归结为劳动权问题。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的热点,其中农民工劳动权的享有与实现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也切实履行着保护公民权利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的现实情况仍然令人担忧。 在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方面,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立法不足,立法体系有欠完备,立法漏洞使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为难以被追究,现行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脱离实际使农民工劳动权益被边缘化。二是农民工维权成本过高,歧视农民工的观念比较严重,部分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混乱,农民工自身维权能力较弱,劳动争议救济途径不畅与成本过大。三是农民工劳动权益执法保障不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和劳动执法均不到位,对农民工权益保护不够。 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一是要制定和修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法律,修改《宪法》有关劳动权的规定,制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法》,修改并细化《劳动法》,完善《劳动合同法》,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惩治恶意欠薪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司法保障机制,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建立保护农民工劳动权利的法律援助体系。三是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执法保障力度。四是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风尚。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综合解决农民工维权问题。 该文在充分研究国内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宪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公民权利与义务理论著作和农民工维权法律实践为素材,对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从理论、规范和实践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 劳动权益保障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相关概念界定10-21
- (一)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10-13
- (二) 农民工群体形成的制度背景13-15
- (三) 劳动权益的含义15-16
- (四)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范围16-18
- 1.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含义16-17
- 2.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含义17
- 3.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内容17-18
- (五) 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18-21
- 1. 西方国家的劳工立法和劳工政策概述18-20
- 2. 我国学者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20-21
-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问题及成因21-41
- (一) 现行法律中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规定22-27
- 1. 《宪法》对公民劳动权的规定22-23
- 2. 《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规定23-27
- (二) 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27-36
- 1. 劳动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27-32
- 2. 社会保障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32-35
- 3. 教育(培训)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35-36
- (三)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法律分析36-41
- 1. 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导致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37
- 2. 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能力偏低37-39
- 3. 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工会组织运转不正常39
- 4. 劳动保障法制不健全,立法层次较低,效力等级不高39-41
- 5. 执法不严格,导致农民工权益受损得不到充分救济41
- 三、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制对策41-56
- (一) 完善现有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42-47
- 1. 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42-43
- 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43-44
- 3.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44-45
- 4. 加强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消除歧视观念45-46
- 5. 健全适应农民工特质的社会保障制度46-47
- (二) 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47-56
- 1. 《宪法》和《劳动法》的修订完善和落实47-48
- 2. 关于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建议48-52
- 3. 完善有关农民工的劳动司法制度52
- 4. 建构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机制52-54
- 5. 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健全法律制裁和责任追究制度54-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民工进县城落户将一律放开[J];乡村科技;2011年06期
2 宫仁;;多数农民工进城定居盼留承包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9期
3 吕颖;刘荣刚;;城乡和谐视野下的农民工与城市发展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4 王华;;空间的底边与底边的空间———对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的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加明;;农民工市民化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6 刘林平;郑广怀;孙中伟;;劳动权益与精神健康——基于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外来工的问卷调查[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7 刘行星;张德发;;未成年人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8 纪韶;;国家调整农民工就业政策社会效应评估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樊德玲;;试论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亲爱的劳动者,当你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拿起你的笔填写投诉卡——关于设立“就业投诉卡”的说明[J];中国就业;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思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钟小浜;郭科;黄海涛;;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和社会融入现状及对策[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冯建生;;关于职工保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思考[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4 任玉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实现“三生共赢”的重要内容和使命[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孟丽;;农民工就业现状浅析及建议[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6 张震宇;;浅析农民工问题[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蒋万胜;张凤珠;;我国农民工收入状况及其成因[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钟小浜;郭科;黄海涛;;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和社会融入现状及对策[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9 杨庆媛;藏波;张柏林;张蔚;;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民工异质性及政策响应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毅;;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 韩振;农民工人大代表康厚明节前变市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记者 于洪光;青岛打通农民工进城通道[N];农民日报;2004年
3 郭紫欣 张东;真情关爱 全程服务 共建文明[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4 记者杨净茹;我市实现农民工进城落户无障碍[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5 徐振中 江北;凉水河乡1600名农民工进城就业[N];朝阳日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农民工进城:由“候鸟式”流动转向迁徙式流动[N];北京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张维 邓秋仙;保障劳动权益[N];咸宁日报;2009年
8 孟晓蕊;各方担责 为劳动权益保障“护航”[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9 江西省赣州市市长 王平;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松 王晓磊;重庆:农民工“进城”三年不“失”地[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坚;农民工待遇问题的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2 周小刚;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朱贵云;中国农民工收入与生活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贾楠;农民工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潘华;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林娣;宏观视角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红;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邬金刚;对农民工维权抗争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思芊;农民工就业培训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悠悠;农民工融入当地社区的社会和制度壁垒[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兴梅;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徐静;社会空间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余幸辉;学校主导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艳;农民工认同问题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光;中国现阶段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3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