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劳动争议应对中的政府角色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劳动争议应对中的政府角色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劳动争议 协约自治 国家统合 政府角色
【摘要】:群体性劳动争议是群体性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的集合,我国目前主要表现为群体性个人争议,但集体争议会随着集体劳动关系的成熟而日益增多,并迫切需要制度跟进。"国家统合"或"协约自治"是集体劳动关系制度选择的基点,对二者的权衡也决定了政府在应对群体性劳动争议中的角色选择与行为方式,并对争议预防、集体谈判的进入与进行、集体争议及产业行动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
【关键词】: 群体性劳动争议 协约自治 国家统合 政府角色
【基金】: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劳动法制构建中的政府责任”(项目编号12YY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中核心的劳动关系构成形态。①2008年以来,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得以飞跃性的发展,但进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个别劳动关系及其劳动争议处理方面,集体劳动关系立法仍然付之阙如,而现实中群体性劳动事件频发,却又缺乏制度性的规范和处理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欣;;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法制模式及其选择——以利益性争议为关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谢增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理念、制度与挑战[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3 董保华;;中国劳动关系的十字路口——管制与自治:富士康、本田案件提出的法治命题[J];探索与争鸣;2011年03期
4 郑尚元;建立中国特色的罢工法律制度[J];战略与管理;2003年03期
5 孟泉;雷晓天;;“集体劳动争议现状及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工人;2010年12期
6 常凯;;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7 段毅;;集体谈判:一种解决行动型集体劳动争议的非诉讼途径[J];中国工人;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冯涛;;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3 陈闽红;李玲慧;;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推进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欧阳帆;;法国公共部门集体谈判制度探讨[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光宇;;论劳动法范围内的罢工与罢工制度的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李亮山;;《劳动合同法》实施下对劳动者权益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6期
7 杜海燕;;论非公企业劳资伦理精神和原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贵卿;陈维政;;合作型劳动关系的理论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8年06期
9 丁建安;;劳工集体维权机制探析[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10 吕楠;;自由主义·合作主义·新保守主义·第三条道路——英国政府劳资观的嬗变与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培峰;孙春苗;;农民工维权组织的生存之道——以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例[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2 杨俊青;卫斌;夏晓莎;; 山西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3 吕景春;;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及其实现机制——基于“合作主义”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4 卿涛;杨丽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诸彦含;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勇;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工会利益整合—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军;罢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松恩;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庞红新;论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8 王鹊林;南非集体谈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_,
本文编号:638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3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