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

发布时间:2017-08-10 15:10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


  更多相关文章: 劳工团结权 国家义务 立法趋势


【摘要】: 劳工团结权又称团结权或者劳工结社权,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和改善劳动条件之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的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即劳动者组织工会并参加其活动的权利。 团结权的产生和发展在十九到二十世纪不仅改变了劳动者本身的命运,更对人类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劳动关系由个体劳动关系发展至集体劳动关系时期,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和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经验。劳动者通过组织和参加工会,以集体的力量来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因而,研究劳工团结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除前言外共有四章: 第一章对中国法上劳工团结权的构造进行论述,主要对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劳工团结权的条款进行了梳理,包括劳工团结权的主体、内容、救济方式三个主要方面。 第二章对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进行了评析,分别对工会的组建与撤销规范、工会的加入与退出规范、劳工团结权救济规范的具体规定及其不足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法律条文背后我国劳工团结权保护的问题。 第三章论述了劳工团结权的国家保护义务,从劳工团结权的劳动权属性出发,分析国家在劳工团结权保障中的“尊重义务”和“保障义务”。 第四章对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的趋势进行论述,从劳工团结权立法思想的转变、国家公约对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影响和具体法律规范的完善三个方面分析了劳工团结权的立法趋势。
【关键词】:劳工团结权 国家义务 立法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构造11-24
  • 第一节 劳工团结权的法律渊源11-12
  • 第二节 劳工团结权的主体12-14
  • 一、 对主体概括性的规定13
  • 二、 对主体限制性的规定13-14
  • 第三节 劳工团结权的具体内容14-22
  • 一、 个体劳工团结权的内容14-17
  • 二、 集体劳工团结权的内容17-22
  • 第四节 劳工团结权的救济22-24
  • 一、 通过行政行为救济22-23
  • 二、 通过民事诉讼救济23
  • 三、 通过刑事诉讼救济23-24
  • 第二章 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评析24-35
  • 第一节 工会的组建与撤销规范评析24-28
  • 一、 劳工组建工会的规范24-26
  • 二、 劳工撤销工会的规范26-27
  • 三、 中国工会一元化的影响27-28
  • 第二节 工会的加入与退出规范评述28-30
  • 一、 劳工加入工会的规范28-29
  • 二、 劳工退出工会的规范29-30
  • 第三节 劳工团结权救济规范评析30-35
  • 一、 中国法上的不当劳动行为30-33
  • 二、 中国法上侵犯劳工团结权行为的救济33-35
  • 第三章 劳工团结权保障的国家义务35-42
  • 第一节 中国劳工团结权的宪法属性35-37
  • 一、 劳工团结权宪法属性之争议35-36
  • 二、 劳工团结权的宪法属性——劳动权36-37
  • 第二节 劳工团结权实现的国家义务37-42
  • 一、 国家对劳工团结权的尊重义务38-40
  • 二、 国家对劳工团结权的保障40-42
  • 第四章 中国劳工团结权的立法趋势42-51
  • 第一节 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思想的转变42-44
  • 一、 人权保障成为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42
  • 二、 工会角色由国家机关回归为职业化的自治组织42-43
  • 三、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要求工会组织的多元化43-44
  • 第二节 国际公约对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影响44-47
  • 一、 WTO核心劳工标准中团结权规范的影响44-46
  • 二、 两个人权公约中团结权规范的影响46-47
  • 第三节 劳工团结权立法之完善47-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静漪,魏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薛长礼;;中国劳动权研究述评与理论反思[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3 常凯;;论中国的团结权立法及其实施[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4 杨威;;论社会保障权的保障——一种作为“客观法”的思路[J];福建法学;2009年01期

5 周长征;WTO的“社会条款”之争与中国的劳动标准[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李龙,夏立安;论结社自由权[J];法学;1997年12期

7 刘大洪;张晓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治化途径探索——从结社权的角度来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彭光华;团体劳动关系法的理论课题与研究方法[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佘云霞;对集体谈判的理论分析[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任贤胜;;正确认识新时期工会基本职责[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上官丕亮;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祖皓;结社自由的法理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1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51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