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劳资纠纷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营企业劳资纠纷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民营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多种因素引发的劳资关系矛盾与争议不断增多,一部分甚至已演变成劳资冲突,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近年来很多地方发生的一系列较严重的劳资纠纷和冲突令社会舆论哗然,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引人瞩目的关注焦点。如何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挑战。 本文从以经济学、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视角全方位着眼,探讨劳资关系的内涵、性质和特征,准确理解当前民企劳资关系现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按照影响劳资纠纷的不同因素从客观、主观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分类解析引发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等几方面的具体解决对策创建以三方协商机制为前提,,实行民营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新型民企劳资关系模式来解决当前民营企业劳资纠纷难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创造和谐的劳资关系。把握劳资关系的实质,有针对性的探讨不同渠道的解决思路,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这正是本文笔者主要着手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民营经济 劳资纠纷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6.5;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2
-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7-10
- 1.2 本文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10
-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10-12
- 2 劳资关系管理理论原理12-18
- 2.1 劳资关系的经济学分析12-13
- 2.1.1 概念与定义12
- 2.1.2 劳资关系的性质12-13
- 2.2 劳资关系的法学分析13-16
- 2.2.1 法学特征13-14
- 2.2.2 劳动合同14
- 2.2.3 集体合同及集体谈判制度14-15
- 2.2.4 劳动合同试用期15-16
- 2.3 劳资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16-18
- 2.3.1 三方协调模式16-17
- 2.3.2 政府监管17
- 2.3.3 工会作用17-18
- 3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和原因分析18-38
- 3.1 当前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多样性和复杂性18
- 3.2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状况18-20
- 3.3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的客观因素20-26
- 3.3.1 劳动法律法规不健全20
- 3.3.2 劳资关系制度尚未建立完善20-21
- 3.3.3 劳动行政执法存在严重问题21
- 3.3.4 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21-22
- 3.3.5 纠纷双方地位的差异22-23
- 3.3.6 企业工会组建困难23-24
- 3.3.7 民营企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24-26
- 3.4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的主观因素26-29
- 3.4.1 政府部门认识不足26
- 3.4.2 企业主的片面认识26-29
- 3.5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的企业内部管理因素29-38
- 3.5.1 招聘录用环节29-32
- 3.5.2 薪酬管理体制32-34
- 3.5.3 绩效考核制度34-35
- 3.5.4 劳动安全保护措施35-37
- 3.5.5 解雇遣散政策37-38
- 4 解决民企劳资纠纷的对策研究38-50
- 4.1 立法手段38-41
- 4.1.1 修订、完善《劳动法》38-39
- 4.1.2 加快《就业保障法》的充实、完善进程39-40
- 4.1.3 修订、贯彻《工会法》40
- 4.1.4 制定劳动合同及薪金保障法律40-41
- 4.2 政府行政措施41-43
- 4.2.1 劳动力市场建设41-42
- 4.2.2 改革劳动监察制度42-43
- 4.3 工会作用43-46
- 4.3.1 知识培训44
- 4.3.2 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44-46
- 4.4 内部管理制度46-49
- 4.4.1 签订、履行劳动合同46
- 4.4.2 建立体现激励原则的薪酬管理体系46-47
- 4.4.3 健全劳动安全制度47
- 4.4.4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47-48
- 4.4.5 建立企业内部纠纷处理机制48-49
- 4.5 雇主组织建设问题的初步思考49-50
- 结论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娅敏;论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环境[J];金融与经济;2004年09期
2 刘允斌,赵兵;台湾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大陆的借鉴作用[J];经济经纬;1998年02期
3 周水明,李仕强,陈锦程;论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取向[J];福建金融;1998年11期
4 周述实;民营经济:中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J];发展;1998年04期
5 中国农业银行盐城市分行课题组;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农业银行对策[J];唯实;1998年05期
6 张自银;民营富县:县域经济的现实选择[J];学习导报;1998年05期
7 ;民营经济九八年的路怎么走[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01期
8 ;理论学习动态[J];学习月刊;1998年11期
9 杨启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J];工厂管理;2000年12期
10 陈贻先,何西;抓住机遇 发展民营经济[J];开放时代;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出版说明[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2 黄孟复;;前言[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李文涛;王本奎;单成繁;姚东辉;;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4 ;出版说明[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5 张卫江;朱效荣;王新春;;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6 刘文霞;;德州市民营经济增长动力分析——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营经济一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7 余鑫炎;;进一步发展湖北民营经济的几点思考[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曾昭伟;;关于民营经济的时代定位和发展的思考[A];民营经济研究论文选粹[C];2004年
9 李俊江;;民营经济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谢春松;;发展民营经济 打造活力宜春[A];宜春市发展民营经济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刚殷;杭州万家企业将享政策温暖渡难关[N];工人日报;2008年
2 邓聿文;对待劳资纠纷不能掉以轻心[N];国际金融报;2004年
3 孟庆哲;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引领民营经济新跨越[N];南通日报;2005年
5 记者 朱蓓宁 实习生 赵斌;以五个转变引领民营经济新跨越[N];南通日报;2005年
6 记者 万曦亮;我市助力民营经济快发展[N];上饶日报;2005年
7 徐恬;突发劳资纠纷1小时内赶到[N];深圳商报;2003年
8 ;转型期民营经济面临战略选择[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9 实习生 袁秀秀 记者 高开升;前9个月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均完成计划[N];鞍山日报 ;2006年
10 郭丽萍 张晋强;屯留:民营经济加快规模扩张步伐[N];长治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萍;我国民营经济成长条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2 刘成奎;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陶世隆;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柳裕;新中国民营经济法律制度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徐伟;法、金融和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志民;中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杨海涛;西部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8 杨洁;民营企业家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华雯文;社会保障:规避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赵雪凌;成长期民营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映红;民营经济对中国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曹菊梅;加入WTO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尹燕海;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研究——融资制度制约及其化解[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谢向英;加入WTO与福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整合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5 纪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陈志平;辽宁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静;发展民营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互补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苑海;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与融资制度变迁[D];浙江大学;2002年
9 雷雪飞;云南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10 周培;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2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526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