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与司法实践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8:40

  本文关键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与司法实践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伤 工伤保险 司法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工伤保险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改革,1995年1月1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工伤保险制度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1996年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工伤保险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但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其内容仍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还比较弱,难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需要。2003年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了《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后,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不如意的地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010年12月20日我国新修订了《工伤保险条例》,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工伤保险制度从早期的单纯以赔偿为唯一功能的制度发展为包含工伤预防、工伤赔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工伤事故发生后,对于受伤职工来说,首先需要的是治疗、生活等相关的赔偿费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伤赔偿制度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本文论述了工伤、工伤保险的概念、我国对工伤的认定和处理程序,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特有的性质、特点、作用、意义、原则,指出了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国际上发达国家在工伤保险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论述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我国一些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原因及其危害,结合作者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的一些工伤赔偿案件,明确了不同等级伤残职工工伤的具休待遇,剖析了司法实践中处理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损害与工伤赔偿的理论和法律依据,阐述了工伤损害赔偿与雇用人员损害的区别等,本文主要以2010年12月20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中的工伤保险、工伤赔偿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出台的背景及修改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本人的司法实践,提出了些完善工伤保险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工伤 工伤保险 司法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概述11-19
  • 1.1 对我国工伤保险界定11-13
  • 1.1.1 工伤和工伤保险11-12
  • 1.1.2 工伤保险的特征12-13
  • 1.2 工伤保险的性质和功能13-14
  • 1.2.1 工伤保险的性质13
  • 1.2.2 工伤保险的功能13-14
  • 1.3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14-16
  • 1.3.1 工伤保险无责任补偿原则14-15
  • 1.3.2 征集资金,共担风险原则15
  • 1.3.3 个人不缴费原则15
  • 1.3.4 补偿工资损失原则15
  • 1.3.5 补偿功能、预防功能、康复功能相结合原则15-16
  • 1.3.6 职工伤害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16
  • 1.4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16-19
  • 1.4.1 增强企业安全意思16
  • 1.4.2 减轻企业负担16-17
  • 1.4.3 促进企业发展17
  • 1.4.4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17
  • 1.4.5 可以更好地调整劳资关系17-19
  • 第2章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19-27
  • 2.1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19-25
  • 2.1.1 工伤类型及认定19-20
  • 2.1.2 我国工伤的认定和处理程序20-22
  • 2.1.3 我国职工工伤保险待遇22-25
  • 2.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25-27
  • 2.2.1 基金结余严重25
  • 2.2.2 保险费率机制不合理25-26
  • 2.2.3 工伤待遇的标准不统一26-27
  • 第3章 对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分析27-33
  • 3.1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修订背景27-28
  • 3.2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内容28-30
  • 3.2.1 扩大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28
  • 3.2.2 对工伤认定范围作了调整28-29
  • 3.2.3 简化程序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29
  • 3.2.4 决定提高了一些工伤待遇标准29-30
  • 3.2.5 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工伤待遇项目30
  • 3.3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修订的评价30-33
  • 第4章 我国工伤司法实践中常见问题分析33-45
  • 4.1 工伤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33-35
  • 4.2 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劳动者能否得到双重赔偿问题35-40
  • 4.2.1 工伤与第三人侵权竞合的情形35-37
  • 4.2.2 双重赔偿分析37-40
  • 4.3 工伤赔偿与雇佣损害赔偿的问题40-43
  • 4.3.1 工伤赔偿与雇佣损害赔偿的区别40-42
  • 4.3.2 工伤赔偿与雇佣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42-43
  • 4.4 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43-45
  • 第5章 我国工伤保险立法的完善45-51
  • 5.1 外国工伤保险立法及对我国的借鉴45-48
  • 5.1.1 外国的工伤保险立法实践45-47
  • 5.1.2 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借鉴47-48
  • 5.2 对我国工伤保险的完善建议48-51
  • 5.2.1 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适用范围48-49
  • 5.2.2 职工突发疾病的工伤认定应取消"48小时"的规定49
  • 5.2.3 增强社会保障部门的职权49-50
  • 5.2.4 建立预先救助机制50-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桂兰;;国外工伤保险情况纵览[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11期

2 杨薇薇;;工伤事故与第三人侵权竞合的法律适用[J];才智;2008年04期

3 杨宏;谈我国城市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曹艳春;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J];法律适用;2005年05期

5 吴琼;;当道路交通事故遭遇工伤——关于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相关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6 吴丽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缺失及完善[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4期

7 宗晓虹;谭立独;;因侵权引发工伤 是“双赔”还是“差额赔”?[J];工友;2006年05期

8 徐子尧,江舸,牟德富;尽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J];经济论坛;2004年12期

9 肖琳;;浅议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竞合时引起的法律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11期

10 吴强;;工伤事故赔偿中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的关系[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荣;[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付云汉邋周广彪;[N];江苏经济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刘浩;我国工伤保险赔偿制度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史国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4 刘婷;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晶;第三人侵权之工伤救济模式的选择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程颖;工伤事故救济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郭学军;试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8 徐海翔;我国农民工工伤救济制度初探[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晓鹏;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胡逊;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探析[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0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60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