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争议处理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08-15 17:39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之我见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一调一裁两审 劳资信用关系 工会 司法公正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且呈现复杂化、群体化、涉外化等趋势。我国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走上了通过扩大劳动者个人的权利来解决劳动争议的路子,致使劳动者、企业单位、工会、行政权力以及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的职能、地位发生扭曲。所以必须关注并完善劳资双方的信用关系、工会的职能与地位、行政权力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和权威、法院最后的司法救济,从深层次解决原来的处理体制"用其所短"的弊端,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劳动争议 一调一裁两审 劳资信用关系 工会 司法公正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及我国劳动争议的特征广义的劳动争议是指“以劳动关系为中心所发生一切之争议。于此意义,因劳动契约关系,雇用人与受雇人间所生之争议,或关于劳动者之保护及保险,雇用人与国家间所起之纷争,雇用人团体及所受雇人团体本身之内部关系所生之纠纷,以及雇用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王全兴,吴文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J];法学;2002年10期

4 陈步雷;;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构造分析与改进构想[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辜明安;;法治视角的社会信用之构建刍议[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6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7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8 陈金红;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9 李勇;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波;;劳动争议时效制度浅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姚乐;;浅析劳动仲裁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12年08期

4 刘文会;;鼓励劳动诉讼司法政策的反思[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5 褚宸舸;;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的法文本及其诠释[J];研究生法学;2004年04期

6 叶少莉;;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完善[J];财经政法资讯;2006年02期

7 冯彦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8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张照东;;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10 杨文伟;吴忠民;;劳资矛盾研究的进展及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劳资矛盾问题研究述评[J];东岳论丛;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凡;;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冯虹;经济加速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3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程启军;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开卷;市场信用的刑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钟平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周中瑞;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的不足及其完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裁审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芳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惠微;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迎颖;我国劳动仲裁与诉讼关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顾占忠;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李正华;“泛法律主义”思潮中的道德失缺[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3 覃有土,李正华;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构建[J];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4 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5 王存河;政府信用的内涵及制度保障[J];法学评论;2004年05期

6 吴汉东;论信用权[J];法学;2001年01期

7 陈步雷;;论工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和义务层级[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汪丁丁;回顾“金融革命”[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9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10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华;增强工会职校自我发展能力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1994年04期

2 冯志玲,丁玉璞;谈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高校工会工作[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李燕泥;瑞典的劳动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4 肖运祥;咬定青山不放松——记四川江津增压器厂工会[J];中国职工教育;1995年01期

5 杨国良;谈工会的“代表和维护”职能[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6 温永亮;企业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的再认识[J];前沿;1997年09期

7 石韵来;市场经济中工会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意义[J];前沿;1997年09期

8 李法莱;为工会自身办学把脉[J];中国职工教育;1999年08期

9 蒋琦;试论工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崔鸿喜;践行"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工会的"四项职能"作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雄麟;;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建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财;;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 强化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A];实践 理论 创新[C];2001年

3 张平;;浅谈工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4 吕国珍;;论现代企业工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桂希惠;;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A];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论文集[C];2005年

6 吕伯温;;浅论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领导应遵循的原则[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7 何开基;;履行好另外一种维权职责[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邵平;;工会如何履行好维护职能[A];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C];2001年

9 郑长兴;许华芬;杨建萍;王伟光;吴平;;研究所推行所务公开若干问题的思考[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10 孟燕华;;加大维权力度,保障职工安全健康[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娇萍;山西 工会打造现代化管理机制[N];工人日报;2001年

2 丁秀胤 杜学军 胡克林;泰光工会送维权“自助伞”[N];工人日报;2002年

3 ;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N];工人日报;2003年

4 陈晓英;如何看待职代会和工会[N];法制日报;2004年

5 关怀;进一步提高工会的维权水平[N];法制日报;2004年

6 吴亚平;工会是怎样的组织?[N];工人日报;2004年

7 雷颐;遏止矿难,,工会可发挥作用[N];南方周末;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发挥工会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N];人民日报;2001年

9 孙立忠;让工会发挥出名副其实的作用[N];常州日报;2006年

10 杨靖;鱼与熊掌如何兼得?[N];中国工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李媛媛;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建国;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黄利新;共和国初期北京市城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4)[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兵;新形势下工会维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纪冠男;劳动争议协商程序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洛大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赵燕颖;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法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裴志军;转型期我国工会的维权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程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探析[D];四川大学;2007年

7 岳增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刘亚妮;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陈文华;中国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10 尹怀志;日本企业内部工会产生原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9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79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c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