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劳务派遣下的同工同酬

发布时间:2017-08-16 08:26

  本文关键词:论劳务派遣下的同工同酬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派遣单位 用工单位 被派遣劳动者


【摘要】: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涉及“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由于其“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征,加之缺乏相关法律规范,被派遣劳动者受到同工不同酬待遇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损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务派遣下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受到了法律明确的保护,但是由于立法过于原则、抽象,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如何界定同工同酬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向谁主张同工同酬?相关主体违反同工同酬义务应如何承担责任?等等。本文以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为目的,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自己的制度完善建议。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同工同酬的一般理解。首先,从政治经济学、法学等角度对同工同酬进行一般理解;接着,在分析劳务派遣性质的基础上,明确了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义务主体、参照对象;最后,明确界定了“同工”、“同酬”的范围。 第二部分,对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现状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现状;接着,进一步分析了该现象的危害性;最后,深入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现象的成因。 第三部分,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制度完善。首先,对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可行性进行了经济分析;接着,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现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完善建议。 同工同酬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可以说“同工不同酬”现象是由上述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笔者限于自身水平,仅以劳务派遣这种特殊用工形式下的同工同酬作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并且主要是在法学范围内进行了探讨。谨期望本文能作为对此问题的一种有益思考,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
【关键词】: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派遣单位 用工单位 被派遣劳动者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选题意义10-11
  • 第一部分 同工同酬的一般理解11-24
  • 一、同工同酬的多语境理解11-13
  • (一) 同工同酬的政治经济学理解11-12
  • (二) 同工同酬的法学理解12-13
  • 二、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特殊性13-20
  • (一) 劳务派遣性质之争——“劳动关系”之辨13-16
  • (二) 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义务主体之确定16-19
  • (三) 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参照对象之确定19-20
  • 三、同工同酬范围的法律界定20-24
  • (一) 同工同酬中“同工”的界定20-21
  • (二) 同工同酬中“同酬”的界定21-24
  • 第二部分 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现状分析24-31
  • 一、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现状及其危害24-26
  • (一) 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现状24-25
  • (二) 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危害性25-26
  • 二、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成因分析26-31
  • (一) 法律规范缺失,,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26-27
  • (二) 国企改革中“双轨制用工”的负面影响27-29
  • (三) 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造成的困境29-31
  • 第三部分 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制度完善31-40
  • 一、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的可行性分析31-33
  • 二、劳务派遣下实现同工同酬的完善建议33-40
  • (一) 提高立法层级,对同工同酬“范围”做出统一明确的规范34
  • (二) 明确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各自的义务及责任34-37
  • (三) 实行派遣机构设立许可制及“风险保证金”制度37-38
  • (四) 加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监管38
  • (五)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消除“双轨制用工”现象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娜;;新时期劳动者同工同酬问题探究——以退休再就业人员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晶;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孙海滨;论我国劳务派遣之同工同酬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贾亚坤;基于企业战略柔性的人才租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周卉卉;维护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胡伟;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刘英;HH电信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鲁少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何智莹;论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D];广西大学;2012年

9 杨霜;劳务派遣法律问题探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10 章璐;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2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82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