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成本、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劳动合同法》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本文关键词:解雇成本、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劳动合同法》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解雇成本 《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本 知识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
【摘要】:伴随《劳动合同法》而提高的解雇成本将对就业产生何种具体影响?提高解雇成本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吗?针对这两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本文关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异质性问题,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提高解雇成本对人力资本密集度不同的企业的雇佣决策及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的员工存在截然不同的影响。实施《劳动合同法》,提高解雇成本,一方面导致人力资本密集度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缩小员工规模(或显著降低扩张速度),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体力员工就业造成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则促使人力资本密集度高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加速扩张,对人力资本存量高的知识员工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提高解雇成本有利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和知识员工群体就业,从而有助于促进中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解雇成本 《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本 知识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
【分类号】:D922.52;F832.5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并根据第六十五号主席令,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诞生之前,就引起各方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其起草过程中,征集到的意见超过19万条,并在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春云;;《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2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3 朱玲;;促进就业: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4 方平潮;;新旧劳动法对比[J];管理@人;2007年07期
5 唐跃军;赵武阳;;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董保华;杨杰;;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冲撞与协调——试析《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缺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祥武;;《劳动合同法》遭受批判的原因评析——基于政治法律学的宏观视域[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2 杨万辉;;《劳动合同法》利益导向的定位与重塑[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2期
3 谢奕;;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制度为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柳清瑞;迪特尔·博加;;德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现状与政策[J];德国研究;2009年02期
5 姜照辉;;经济危机中的德国如何实现就业奇迹?[J];德国研究;2012年01期
6 田永坡;;德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设置及改革趋势[J];第一资源;2010年04期
7 林嘉;邓娟;;社会法的研究视域和进展: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建设[J];法学家;2008年01期
8 张惠;;浅议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1期
9 孙阳;;如何看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10 王晓鹤;;浅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建;李俊峰;;就业保护影响下的就业水平:研究进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建标;王光荣;李晓义;张立党;;无期限劳动合同限制与劳资行为——来自实验的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蒋冰晶;户兆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熙;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多元提供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璐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的协调[D];暨南大学;2009年
4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玉筱姗;论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鑫;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彭根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周利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健;《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创新[D];山东大学;2010年
9 黄键琳;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静;政治制度转轨后德国社会保障体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江;;劳动立法,对中小企业应区别对待[J];长三角;2008年04期
2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3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4 朱玲;;促进就业: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5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田伟;;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7 邢春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8 黄宁;劳动合同若干实践问题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10 卢周来;;企业雇佣契约的性质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云;;《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2 江辉;李秀艳;董昭江;;劳动合同法应引入中小企业豁免条款[J];现代商业;2009年14期
3 杜松奇;;就业保护立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基于《劳动合同法》的视角[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张绍明;刘江;;《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成本的影响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5 余春梅;;基于新《劳动合同法》视角解读企业情感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6 姚要武;;《劳动合同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8年21期
7 金劲彪;;《劳动合同法》视野下民办高校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8 孙海梅;;《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问题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8年07期
9 陈妍;;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10 金玉芳;;《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占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有多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卢国伟 程相鹏;反就业歧视要靠法律保障[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高迪;不要误读新《劳动合同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关彬枫;以立法规制无序失范、迅速膨胀的劳务派遣[N];工人日报;2007年
5 卿石松;美国反歧视立法对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启示[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袁文报;董事薪酬纠纷不宜按劳动争议处理[N];检察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黄志伟;就业歧视:被默许的“共同犯罪”[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8 北京市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出版法律事务中心主任 徐波;多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吴春波;《劳动合同法》应“松绑”创业型企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顾克非;“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引发新一轮争论[N];消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瑜;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D];湖南大学;2008年
2 潘桂影;《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戴海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肖昌梅;我国派遣制员工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陈倩;论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6 邱友锋;新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用人决策、员工人力资本投资[D];复旦大学;2011年
7 马铎;劳动合同法律实践中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邱虹;职工参与制质疑[D];吉林大学;2007年
9 叶倩;试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情态的人际功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3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8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