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凸显劳动合同人身性特征的法律实益——兼论对劳动者人身权的保护
本文关键词:论凸显劳动合同人身性特征的法律实益——兼论对劳动者人身权的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法 劳动合同 人身性特征 法律实益 劳动者人身保护
【摘要】:劳动合同毕竟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劳动合同是人身性合同。凸显劳动合同的人身性特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合同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人身保护,对于我国现实劳动关系的改善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其在法律上的实益表现在:宏观上,有利于解释国家为什么要对劳动合同予以立法规制;中观上,有利于认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人身保护的不足并予以补救;微观上,有利于强化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人身保护义务。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法 劳动合同 人身性特征 法律实益 劳动者人身保护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笔者认为,强调劳动合同的人身性特征与中外学者强调劳动法律关系的人身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②关于劳动合同的人身性特征,笔者以我国劳动法学教材对劳动合同特征的阐述为切入点,选取了我国大陆地区27部主流劳动法学教材关于劳动合同特征的阐述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祥武;;我国应建立劳动者财产形成制度[J];未来与发展;2011年04期
2 冯祥武;;论《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创新与立法不足[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李坤刚;关于企业内部劳动规章立法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祥磊,金瑞芳;民事送达制度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杨金运;;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张晓云;;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政法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10 张荣现;李占立;;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经济法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朝;;行政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刍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百年分合——兼谈“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救中国”[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4 范肇臻;刘赣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发展与灾害关系的思想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敏志;翁国民;;社会自治组织之生成及我国相关立法之完善——以贸易救济中的行业协会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6 洪海波;夏群佩;;接近正义:构建诉调衔接的司法确认机制——以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扩张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8 吴金瓯;;“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学解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欧志刚;;以权力利益关系为着力点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登巧;;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殷会玲;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河北大学;2007年
3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猛;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圣洁;论政府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角色定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祥武;;论邓小平的劳动法制思想[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2 许建宇;;社会保险法应以保障社会保险权为核心理念[J];中国劳动;2010年03期
3 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险“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J];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01期
4 ;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专题[J];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01期
5 胡苏云;;《社会保险法》争议背后的理念和原则界定[J];社会观察;2008年03期
6 章勤;日本的财产形成制度和财产形成保险[J];上海金融;1992年06期
7 张文国;美国企业职工持股计划及启示[J];亚太经济;2000年04期
8 黄文艺;;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立法策略——从信息约束角度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政策的解读[J];中国法学;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金剑;;论社会法的核心要素[J];中国市场;2009年22期
2 许庆涛;;社会法视野下的劳动合同[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姜颖;;《劳动合同法》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不足与完善[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4 董保华;;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J];现代法学;2007年06期
5 冯祥武;;《劳动合同法》遭受批判的原因评析——基于政治法律学的宏观视域[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6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7 ;《劳动合同法》凸显十大新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1期
8 曹多富;许文苑;;劳动合同法:在自治、强制中走向和谐[J];中外企业家;2008年06期
9 肖强;;激辩“铁饭碗”:并非两个人的论争[J];领导文萃;2008年14期
10 伟民;;社会法,成长并艰难着[J];浙江人大;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6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8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9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先广;《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未必是“忧”[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郭翼;全国人大举行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视频报告会[N];人民代表报;2007年
3 关彬枫;劳动合同法彰显了社会法的本质特征[N];工人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晓英;规避劳动合同法“新术”揭秘[N];法制日报;2008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 林嘉;实现社会和谐 劳动合同法意义非凡[N];法制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丽平;平衡贫富差距要加快慈善立法[N];法制日报;2011年
7 陈善哲;社会法五年疾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刘明;正确对待《劳动合同法》引出的争议[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邓林勇;《劳动合同法》谨防沦为法律白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郭晋晖;《劳动合同法》争论继续:谁真正代表工人利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朱翠微;医患法律关系属性论[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毛德龙;经济法的转型与转型经济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余洪峰;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陆燕;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比较及法律适用[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李晓娟;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务派遣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4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8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