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用人单位 劳动者 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 双重劳动关系 社会保险争议 受案范围 劳动争议调解 当事人 劳动合同法
【摘要】:正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深刻变革,劳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数量膨胀化、内容复杂化、区间多样化、诉讼群体化和难度增大化的特点,笔者就此作一些探讨,以供同仁商榷。一、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一)社会保险争议应否全部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定了社会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但是否应把所有社会保险争议全部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是一个在实践中争议广泛
【作者单位】: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用人单位 劳动者 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 双重劳动关系 社会保险争议 受案范围 劳动争议调解 当事人 劳动合同法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深刻变革,劳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数量膨胀化、内容复杂化、区间多样化、诉讼群体化和难度增大化的特点,笔者就此作一些探讨,以供同仁商榷。一、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一)社会保险争议应否全部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峥;论挂靠企业民事责任的承担[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徐小年;;谈加班费举证责任分配[J];中国劳动;2011年02期
3 丁宇翔;;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秀辉;;航空器对地(水)面第三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论[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2 杨彪;;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变迁与展望[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3 杨立新;王丽莎;;错误出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及适当限制[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4 李金招;;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研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稿)第80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康;;机动车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损害赔偿中的保险责任研究[J];保险研究;2010年04期
6 熊进光;产品安全注意义务研究[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7 李燕文;;“代位权”对“刺破”和“基金”制度的冲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衡爱民;段小兵;;论现代合同法与侵权法的边界——公平正义之法律变革[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衡爱民;段小兵;;现代合同法与侵权法边界模糊化现象评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卜慧鹏;;过错在因果关系判断中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段荣芳;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杨静毅;医疗侵权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纪镇南;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婧;侵权责任构成之违法性要件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高建学;过失侵权的注意义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军;论侵权法上的严格责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张永华;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慧;浅议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锦毅;论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史文婷;论共同危险行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力涛;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康明;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其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宇;论交强险诉讼中保险人的抗辩[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杨婷;论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晨;帮工关系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琼;论机会丧失理论与侵权损害赔偿[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红;挂靠企业法律问题探析[J];法学;1996年12期
2 高培勇;挂靠经营单位对外如何承担民事责任[J];河北法学;1998年06期
3 佟柔;魏振瀛;郑立;郭锋;赵中孚;;挂靠企业产权性质归属问题讨论[J];中国法学;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明;朱薇;;法院受理劳动争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2007年06期
2 蔡建辉;;5类纠纷可直接进入法院诉讼程序[J];中国劳动;2006年07期
3 ;江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办法[J];江西政报;2005年22期
4 魏浩征;;2009年十大劳动争议案件点评(下)[J];人力资源;2010年02期
5 赵自云;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律师世界;1997年03期
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十大看点[J];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05期
7 戴福;;谁该为劳动争议举证?[J];人力资源;2006年16期
8 游清富;;论因欠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J];商场现代化;2010年27期
9 昕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加班费官司 企业有责举证[J];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10期
10 於贤淑;;关于我国涉外劳动争议若干问题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3 宋新潮;;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周国锡;冯向英;;试论取保侯审与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10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玉;门槛取消引“爆”劳动争议[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邓新建;广东高院、省劳动仲裁委详解《意见》[N];法制日报;2008年
4 ;深圳经济特区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若干规定(草案)[N];深圳特区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球;逼签“工龄归零”合同视为无效[N];南方日报;2008年
6 ;《劳动合同法》释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7 高德健;履约责任清晰 确保有效实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记者 陈 羚 通讯员 张海娟;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有新规[N];泰州日报;2006年
9 赵文骅;劳动官司的主体资格[N];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 赵一波;审理解雇案件中的法益衡量[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2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4 田强;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任科;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潘玉莲;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谭卫利;何以分流[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s,
本文编号:703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0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