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
发布时间:2017-08-23 08:32
本文关键词: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
【摘要】:在劳动法中,劳动者界定的基准是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是劳动者范围确定的基础和依据。而这一基准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劳动者的从属性,从属性的有无和强弱影响着这一基准定位。一方面,我国对于劳动合同有着特殊的法定模式,不符合这一模式的劳动者被排出了劳动法保护的范围,得不到劳动法的保护,造成了大量事实劳动者的存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进入了弹性化劳动时代,各种劳动新形态层出不穷,家内劳动、远程作业、弹性用工等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渐趋风靡各个行业,非典型劳动者应运而生。新的劳动形态撞击着原来意义上的以直接“控制”为标准的劳动从属性理论,导致非典型劳动者处于用人单位直接、现实控制的“边缘地带”,若仍坚持传统劳动者认定的基准势必使大量“弱势”劳动者处于失范状态,其人权保护方面也将出现“缺口”,所以有必要基于当下就业形势重新思考定位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围绕这一问题,本文按照劳动者从属性的有无、强弱这一逻辑思路,以不同的基准对应实践中不同的劳动者类型,将典型的、标准的劳动者界定基准定义为“一般基准”,与之相对的是非典型劳动者的“特殊基准”。其中,根据从属性的有无和强弱又分为“事实劳动者”、“家内劳动者”与“中间劳动者”,相应地确立“实质基准”与“弹性基准”。同时,对各种形态劳动者确立基准时也应考虑到遵循客观事实和劳动法社会性的方法,分别给予相应的劳动法保护。
【关键词】:从属性 非典型劳动者 实质基准 弹性基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9
- 一、研究现状7
- 二、研究方法7
- 三、文章的创新与不足7-9
- 一、劳动者的从属性9-15
- (一) 劳动者从属性的含义9-11
- (二) 劳动者从属性的理论学说及评价11-15
- 二、劳动者类型的多样化15-23
- (一) 劳动者类型多样化之社会背景15-16
- (二) 劳动者类型多样化之法律分析16-23
- 三、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23-35
- (一) 劳动者界定基准的含义及必要性23-24
- (二) 劳动者法律基准定位的辅助方法24-27
- (三) 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27-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7
- 后记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秀芬;;劳动关系多元化与农民工非典型劳动者的法律保障[J];法学杂志;2009年02期
2 董保华;社会基准法与相对强制性规范──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法学;2001年04期
3 常凯;劳权本位:劳动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点和核心——兼论劳动法律体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高国梁;;非典型劳动者的法律保护[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顾琴轩 ,王涛;人才租赁是人才柔性使用的有效途径[J];人才开发;2002年01期
6 冯彦君;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3期
7 董保华;;论非标准劳动关系[J];学术研究;2008年07期
8 侯玲玲;王全兴;;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东梅;论事实劳动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24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2403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