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

发布时间:2017-08-23 14:34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处理机制 完善


【摘要】:自2008年5月1日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经施行了二年多。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得到了法律的确认。新法保持原有的机制不变,对一些争议较多的具体制度进行了完善或改革。从我们这些从事实践工作的法律工作者的视角来看,新法出台前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在程序上没有明显的改变,劳动者维权难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通过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对比,笔者认为:我国现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符合我国国情,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完善。笔者提出一些改善的拙见。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况”。笔者从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入手,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介绍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劳动争议一般取狭义,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或其团体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分类上要主分为权利争议、利益争议;集体争议、个人争议。文章根据不同国家的劳动争议的不同特点,分别介绍了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着重介绍了这几个国家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设置、机构的人员配置、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方法。 我国的争议处理机制在建国之初就开始建立了,发展到今天历经了建国后的初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后废置、改革开放后的重建。直至2007年12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公布。 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法律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法院司法解释等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构成的法律体系。建立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等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审判机构,一套完整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形成了协商——调解——仲裁——审判四个步骤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第二部分“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评析”。笔者首先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布之后所取得的制度上的进步,其次又分析了该法公布之后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布并施行以后,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基本架构上没有改变。仍然是“一裁两讼、仲裁前置”的基本架构。但在具体制度还是有所改观。具体是:调解组织实现了多样化;部份调解书可以申请支付令;完善了有关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缩短了仲裁的期限;部份案件可以仲裁终局。 虽然新法取得了很多进步,但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突出表现在:协商、调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仲裁和诉讼脱节;维权时间太长。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维持劳动关系的稳定,也不利于劳动者维权。导致这些问题机制原因主要是:“三方机制”设计不合理,致使劳资双方在协商、调解的过程中实力不对等;裁审不一、仲裁诉讼脱节;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期限(包括仲裁的期限和诉讼的期限)过长;发回重审制度适用于劳动争议案件。 第三部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与完善的措施”。针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提出完善的建议。这些建议是:贯彻与落实“三方机制”;理顺仲裁和诉讼的关系;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应当取消发回重审。 我国的“三方机制”由于政府、工会、企业之间的利害关系,基本上变成了“一方机制”。工会的改革是贯彻落实“三方机制”的关键。基于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的看法,对于仲裁诉讼脱节的治理,笔者没有提出仲裁终局的建议。但提出了,诉讼在仲裁裁决的基础上展开的建议,并且为了保持裁审一致,建议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庭。对于维权时间过长的原因,笔者建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发回重审制度不适用于劳动争议案件。因为无论如何缩短仲裁、诉讼的期限都不可从根本上改观劳动者维权时间过长的状况,更不可能杜绝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多年不结的状况。
【关键词】:劳动争议 处理机制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论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部分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况11-24
  • 一、劳动争议概述11-19
  • 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发展历程19-21
  • 三、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现状21-24
  • 第二部分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评析24-31
  • 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发展与进步24-26
  • 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31
  • 第三部分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完善的措施31-35
  • 一、贯彻与落实“三方机制”31-33
  • 二、理顺仲裁和诉讼的关系33
  • 三、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庭33-34
  • 四、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不适用发回重审程序34-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注释38-39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39-40
  • 后记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皇志坚,涂远国;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相关疑点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4 张荣芳;美国劳资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借鉴[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5 王全兴,吴文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J];法学;2002年10期

6 冯彦君;董文军;;中国应确立相对独立的劳动诉讼制度——以实现劳动司法的公正和效率为目标[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7 郑尚元;;论劳动争议诉讼程序之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号[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8 王培韧;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争议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9 冯彦君;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 平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N];人民法院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爽;论我国劳动争议的救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雅芳;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何雪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胡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张田甜;当代中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5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25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