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劳务派遣监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劳务派遣监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劳务外包 政府监管 上海市
【摘要】:本文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出发,通过以上海劳务派遣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发现上海大量出现了新型的劳务外包这一种作为劳务派遣升级转型的业务模式,上海也是首个提出“劳务外包”的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使得我国对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在实际监管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指出我国政府对劳务派遣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监管困难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望能够破解政府对劳务派遣监管的困境,进而有效解决我国劳务派遣的诸多问题,对促进我国劳务派遣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采用从现象到本质、从问题到解答的研究思路。具体内容而言,文章分五个大的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将描述国外、国内政府对劳务派遣的监管历程与现状;第二部分以对上海劳务派遣的研究作为个案,了解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中,上海劳务派遣的现状以及政府对其监管的情况;第三部分找出政府对上海劳务派遣的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监管过程中找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提出完善劳务派遣监管的对策。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劳务派遣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劳务派遣转劳务外包监管标准不健全;(2)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有区分困难使监管难度加大;(3)税务部门对劳务外包的纳税监管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监管的对策:(1)推进劳务派遣监管标准的健全;(2)制定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的区分标准;(3)完善税务部门的纳税监督。
【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劳务外包 政府监管 上海市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选题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
- 1.3 文献综述9-15
- 1.3.1 国外文献10-11
- 1.3.1.1 关于劳务派遣的起源10
- 1.3.1.2 关于劳务派遣的盛行10-11
- 1.3.1.3 关于劳务派遣主体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11
- 1.3.2 国内文献11-15
- 1.3.2.1 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存在的问题11-12
- 1.3.2.2 解决我国劳务派遣问题的方案12-13
- 1.3.2.3 对国外劳务派遣研究13-15
- 1.4 研究方法15-16
- 1.4.1. 个案研究法15-16
- 1.4.2. 访谈法16
- 1.4.2.1. 与上海政府有关工作人员访谈16
- 1.4.2.2. 与劳务派遣单位访谈16
- 1.4.2.3. 与用工单位/派遣员工进行访谈16
- 1.5 研究思路与问题16-18
- 2. 劳务派遣发展及其监管概况18-23
- 2.1 国外劳务派遣的发展及其监管18-20
- 2.2 国内劳务派遣的发展及其监管20-23
- 3. 上海劳务派遣现状及其监管23-33
- 3.1 上海市劳务派遣现状23-31
- 3.1.1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劳务派遣概况23-26
- 3.1.1.1. 上海市派遣规模23
- 3.1.1.2. 上海市派遣员工集中的派遣公司分布23-24
- 3.1.1.3. 上海市派遣公司的主要分布区域24
- 3.1.1.4. 上海市使用派遣员工的用工单位比例24-25
- 3.1.1.5. 上海市大部分派遣协议的期限25
- 3.1.1.6. 上海市派遣用工规模变化25-26
- 3.1.1.7. 上海市派遣用工比例变化26
- 3.1.2.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劳务派遣概况26-31
- 3.1.2.1. 劳务派遣员工转正为正式员工26-28
- 3.1.2.2. 劳务派遣员工被直接清退28-29
- 3.1.2.3. 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务外包员工29-31
- 3.2 上海市政府部门对劳务派遣的监管情况31-33
- 3.2.1. 对劳务派遣员工转正为正式员工的监管31
- 3.2.2. 对劳务派遣员工被直接清退的监管31-32
- 3.2.3. 对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务外包员工的监管32-33
- 4. 上海市劳务派遣监管存在的问题33-37
- 4.1 劳务派遣转劳务外包监管标准不健全33-34
- 4.2 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有区分困难使监管难度加大34-35
- 4.3 税务部门对劳务外包的纳税监管不完善35-37
- 5. 上海市劳务派遣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7-41
- 5.1 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劳务派遣单位承担风险薄弱37-38
- 5.2 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混淆38-39
- 5.3 征税具体标准、征税方式不完善39-41
- 6. 完善劳务派遣监管的对策41-50
- 6.1 健全劳务派遣的监管标准41-43
- 6.1.1 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准入机制41-42
- 6.1.2 建立风险备用金制度42-43
- 6.2 制定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的区分标准43-47
- 6.2.1 以指挥管理权的归属作为区分标准43-44
- 6.2.2 指挥管理权的主要内容44-46
- 6.2.3 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劳动者的合理指挥管理权46
- 6.2.4 谨慎处理发包单位的部分越权行为46-47
- 6.3 完善税务部门的纳税监督47-50
- 6.3.1 加强劳务派遣行业税务改革监督47-48
- 6.3.2 加强劳务发票监督管理48-49
- 6.3.3 加大对劳务派遣税收法制宣传的力度49-50
- 结语50-51
- 附录51-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签订劳动合同[J];中国就业;2000年05期
2 李月胜;让劳动合同善始善终[J];中国劳动;2000年02期
3 双星;下岗协议主体应与劳动合同主体相同[J];中国劳动;2000年04期
4 董平;正确理解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中国劳动;2000年12期
5 ;这份劳动合同为什么无效[J];光彩;2000年01期
6 祥琦;双方协商不成劳动合同能否解除?[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年06期
7 陈卿谋;我能得到终止劳动合同补偿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年06期
8 日月;签劳动合同四注意[J];山西农机;2000年03期
9 曹吉祥;签订劳动合同不能草率[J];企业文化;2000年05期
10 双星;下岗协议主体应与劳动合同主体相同[J];劳动保障通讯;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2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3 苏文蔚;王建平;;关于建立劳动合同中止制度的几点认识[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连跃;;浅析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苏文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认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国元/文;数份劳动合同引出的纠纷[N];工人日报;2000年
2 石美遐;方江宁;劳动合同中止:亟待规范的法律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彭桂英;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要支付经济补偿金[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4 记者 周喜林 通讯员 谭光仪;我市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签订质量大幅提高[N];郴州日报;2006年
5 张喻杰邋记者 云晓;企业必须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N];大连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杨凌;2008年底全省普签劳动合同[N];河南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杨凌邋实习生 林琳;年底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九成以上[N];河南日报;2007年
8 王少男;劳动合同签订率预期今年明显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郑爱青;立法应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王全兴;克服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的目标选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海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yぶ竞
本文编号:726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2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