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
【摘要】:劳动关系产生的时间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权利义务的开始。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不仅给该法的执行带来了许多困惑,还给劳动法理论造成了一系列冲击。劳动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作为一种诺成性的非要式合同,承诺达成,合同即成立。除了合同中有特别约定,劳动合同成立之时即生效,形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不是自劳动合同履行之时起建立。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成立 合同成立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劳动关系产生”或者“劳动关系成立”的同意语。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承担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即使双方当事人在此之前存在已经生效的劳动合同也不例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红;郝守则;;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法律适用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腾宇;论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岳红强;;论侵仅行为法的公平责任原则[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张莉丽;辨析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咸冬英;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J];北方环境;2002年04期
6 张影;第三人原因违约及其责任承担[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7 杨玉熹;论物权法定主义[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8 申卫星;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9 杜景林,卢谌;德国新债法给付障碍体系重构[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10 杨德敏;;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探析[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湘兰;向明华;;司法拍卖船舶的瑕疵担保问题[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长江;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及基金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金剑锋;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苑书涛;请求权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衡生;论民法请求权基础之选择[D];湘潭大学;2006年
2 龙新华;小额电子资金划拨中的消费者保护——英美法的借鉴与中国相关法制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申建平;物权变动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陈智俐;权利质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傅立英;论票据无因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郭洪涛;汽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8 孙录见;国际商事代理法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9 朱作贤;海上保险中代位求偿权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10 徐飞;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孙继伟;;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合同法?[J];上海经济;2007年08期
3 胡庆波;;企业没有误读法律——专家解读“辞职门”[J];法律与生活;2007年22期
4 ;《劳动合同法》凸显十大新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1期
5 熊艳红;;与法共舞,,企业HR应对之策[J];人力资源;2007年21期
6 ;观点选登[J];上海国资;2007年11期
7 王健;;《劳动者的矛与盾》专题报道之一 劳动合同法四审之变[J];民主与法制;2007年19期
8 陈磊;安库雷;陈小瑾;;最受关注的法律[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9期
9 麦子节;;新《劳动合同法》的社会冲击[J];中国科技财富;2007年12期
10 杨春宝;;企业如何面对新劳动合同法[J];科技创业;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7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10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林勇;《劳动合同法》谨防沦为法律白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郭晋晖;《劳动合同法》争论继续:谁真正代表工人利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郭晓宇;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社会和谐[N];法制日报;2007年
4 汤璇;《劳动合同法》不是“洪水猛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娇萍;争议声中形成的共同意志[N];工人日报;2007年
6 田雨 邹声文;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今日信息报;2007年
7 郭翼;全国人大举行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视频报告会[N];人民代表报;2007年
8 记者 叶小钟邋通讯员 姚文军;广东三级工会宣传《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07年
9 赖志凯;海南省总为职工急补《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07年
10 唐帅邋姜峗;不要误读《劳动合同法》[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9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2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