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关系变动通知的送达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关系变动通知的送达
【摘要】:送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行为,送达理论的司法倾向使得劳动法学者基本忘记其在劳动法学中的重要地位。劳动关系变动因缺少送达作为有效构成要件,导致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和实践操作的乱象丛生。应在劳动法学中对劳动关系变动通知送达制度予以规范、具体化、类型化,以实现劳动关系体系的完整和理论的完善。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劳动关系变动 通知 送达 意思表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劳动关系认定实证研究”(14AFX021)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农民工权益保护视角下的工伤保险制度构建”(11YJCZH118) 西南政法研究生创新基金“劳动者职业安全权益保护”(XZYJS2014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我国现行立法对送达的定义和规定均体现在程序法中,普遍将送达界定为一种将诉讼文书和其他法律文书的交付或呈示的诉讼行为。尽管有学者认为,送达既有实体方面的效力,又有程序上的效力(常怡,1996)。送达理论的程序法倾向使学者基本忘记了送达问题在劳动法中的重要作用。劳动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2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3 田瑶;;论行政行为的送达[J];政法论坛;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孟繁超;朱彤彤;;民用航空器物权体系建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马驰骋;;论行政指导的再完善——以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导入为进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肖俊;;统筹城乡背景下集体林权抵押法律问题研究——以重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9 孔东菊;;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性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学辉;陈凤;;抵押物转让制度中的价值判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审视与探索——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提出和运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杰;;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翌平;;类比房产买卖对墓穴买卖中的土地财产权问题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饶晓曜;;简析继承权是否能成为期待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蒋云贵;;破产原因与商业信用危机的辨证思考[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何小勇;;劳动权益保护的坚持或妥协——论对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辉宇;境外企业境内股票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f,
本文编号:754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5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