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集体合同中或企业协议中有关解除雇佣关系保护的法律规定
本文关键词:德国在集体合同中或企业协议中有关解除雇佣关系保护的法律规定
更多相关文章: 德国 集体合同 企业协议 社会选择 利益平衡
【摘要】:德国劳动法对于雇员权利进行保护的核心内容,是要保护“劳动关系存续”。在解除雇佣关系时,德国在集体合同和企业协议中如何实行对雇员的劳动权利进行法律保护?这在德国的《解除雇佣关系保护法》以及《集体合同法》和《企业组织法》中作了相应规定,这些规定又几经修改,这对我国的劳动立法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
【关键词】: 德国 集体合同 企业协议 社会选择 利益平衡
【分类号】:D951.6;DD912.5
【正文快照】: 一、德国《解除雇佣关系保护法》对集体合同和企业协议中有关解除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定以及《集体合同法》和《企业组织法》中的有关规定1996年9月25日,《联邦法律公报》在《促进增长和就业法》中,对《解除雇佣关系保护法》第1条进行了修改,并补充了第4款。第4款规定了集体合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批判·反思·交往:哈贝马斯与德国战后教学论[J];理论界;2010年12期
2 刘士田;二战时期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J];史学月刊;1994年01期
3 米尚志;德国利己主义泛滥[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15期
4 杨灿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财政研究;1995年08期
5 徐绣薇;德国与独联体国家经贸关系的新进展[J];国际展望;1995年18期
6 穆卓;德国重要企业家代表团在中国[J];友声;1995年06期
7 何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背景试析[J];学习与探索;1996年03期
8 薛念文;平等外交的幻想与现实——三十年代中德关系述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禹青;德国学者M·布尔一席谈[J];学海;1996年06期
10 汤国维;德国能源剪影[J];国际展望;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旭;姚士谋;许刚;;德国生态工业发展对我国较发达地区城市的借鉴——以无锡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傅阳;;从德国城乡建设的经验看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实施[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周谊;;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赵琼;贾晋京;;社会选择的立宪含义[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伯海;;在德国《GEO》和《STERN》杂志专家讲课班上的致词[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赵勇;岳超源;戴建设;;一种结盟社会选择问题的分析与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7 邵建东;;德国“双轨制”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8 朱育菁;刘波;冒乃和;陆萍;;德国食品安全监控体制及监控的运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Hans-Ulrich Lindenberg;;德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和结构、技术的发展[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冲;德国新破产法的特点与问题[N];法制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作葵;俄法总统表示支持德国入常[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驻上海记者 施来发;德国YTONG长兴工厂奠基[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广义;城市决策能力在接受考验[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华中师大考试研究院 牛学敏;德国高考中的教师评价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驻德国经商参处;今年德国家电市场将呈现多年来的首次大幅增长[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李月;德国可再生能源崭露头角[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钟师 邢文军;华晨出口德国:欢呼为时尚早[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赵良英;俞正声会见德国客人[N];湖北日报;2007年
10 刘昕;波士(Hugo Boss)[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昌臣;社会选择可实施特征与实施机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徐聪;德国公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9 谢志平;关系、限度、制度:转型中国的政府与慈善组织[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杨文俊;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莹莹;1919-1933年纳粹党与德国大资本家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丽丽;德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淑丽;德国比较法学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刘爱龙;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庞潇;中德两国失业保险法比较之法理思考[D];山西大学;2007年
6 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朱文俊;德国律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袁春旺;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金融支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贺红岩;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学位制度的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5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9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