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分析
本文关键词: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规章制度 定型化契约 内容约束 制定程序 不利变更
【摘要】:劳动规章制度作为劳动法领域的一项特有制度,各国劳动立法都不同程度地对之做了规定。我国《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虽然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但有关规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在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期阶段,实践中因劳动规章制度而产生的劳动争议却并不少见。基于此,对这一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皆不乏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从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出发,结合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及我国的具体规定,运用比较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指出了我国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诸多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能够对完善我国的劳动规章制度提供些许借鉴。 文章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劳动规章制度概述。为了对劳动规章制度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笔者首先从其基本问题入手,分别从劳动规章制度的学理解释、外在特征及在我国的历史演变三个方面予以阐述。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劳动规章制度也经历了从无序到规范,从浓厚的行政色彩到企业自主决定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二部分为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与立法模式。笔者首先对学界的各种学说予以介绍,并一一进行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属性为定型化契约,并从表现形式、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及侧重保护劳动者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介绍了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模式,并得出我国应选择授权限制型立法模式的结论。 第三部分为我国劳动规章制度的现行规定及存在的不足。本部分主要从制定主体、内容规定、监督程序及“不利变更”相关规定的缺失四方面列举了我国现行劳动规章制度存在的不足。对于“不利变更”问题,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笔者阐述了将其纳入劳动法体系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为完善我国劳动规章制度的途径。这部分与第三部分一一对应,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立法的前提下,对完善我国劳动规章制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本部分通过对其他国家劳动规章制度的评介,以期对我国现行制度的构建及完善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劳动规章制度 定型化契约 内容约束 制定程序 不利变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劳动规章制度概述11-14
- (一) 劳动规章制度的学理解释11-12
- (二) 劳动规章制度的外在特征12-13
- 1. 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12
- 2. 劳动规章制度是规范劳资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则12-13
- 3. 对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既是权利又是义务13
- (三) 劳动规章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演变13-14
-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与立法模式14-29
- (一) 主要学说介绍与分析14-23
- 1. "契约说"14-17
- 2. 法规范说17-21
- 3. "集体合意说"21-22
- 4. "根据二分说"22-23
- 5. "事实存在说"23
- (二)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之我见23-25
- (三) 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25-29
- 1. 完全授权型立法模式25-26
- 2. 授权限制型的立法模式26-27
- 3. 纲要式立法模式27-28
- 4. 我国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模式的选择28-29
- 三、我国劳动规章制度的现行规定及存在的不足29-33
- (一) 内部制定主体不明确29-30
- (二) 内容规定过于宽泛30
- (三) 制定程序粗略、监督机制不健全30-32
- 1. 职工参与30-31
- 2. 报送审查与备案31-32
- 3. 公示或告知劳动者32
- (四) 尚未将"不利变更"的效力问题纳入劳动法体系32-33
- 四、完善我国劳动规章制度的途径33-44
- (一) 明确内部制定主体33-34
- (二) 细化具体内容34-36
- (三) 完善制定程序,重塑监督机制36-41
- 1. 职工参与环节37-38
- 2. 公示或告知劳动者环节38-39
- 3. 报送审查与备案环节39-41
- (四) 借鉴先进立法,将"不利变更"纳入法律体系41-44
- 结语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英;市场经济与劳动规章[J];经济论坛;2003年15期
2 王俊英,宋新潮;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J];河北法学;2003年05期
3 王俊英;;论劳动规章的效力[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02期
4 代沁员;邓瑜;;略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J];商场现代化;2008年15期
5 孙红娟;徐镇;;对我市劳动争议问题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S2期
6 杨德广;;改革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及实施意见[J];党政论坛;1988年02期
7 ;《劳动法》知识竞赛试题[J];山东劳动;1994年09期
8 ;江西省劳动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发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的通知》的通知[J];江西政报;1995年10期
9 斯人;;你清楚你的权益吗?[J];创业者;1997年09期
10 大炫;;推销自己别“谦虚”[J];现代营销;199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新潮;;论用人单位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沈同仙;;劳动者就业权和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竞合法律保护机制初探[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蒋德华;;论非法用工主体的法律责任[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4 胡卫中;韩瑾;张蔚;;用人单位对国贸人才的需求及启示[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Volume 3[C];2010年
5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庞春云;;无规章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违纪解除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郭娜;;论人才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8 陆胤;;论无故旷工——事实与证据的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璐;;人才派遣制研究[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10 尹波;;开展人才派遣业务 提高人才派遣机构服务能力[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凯;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之我见[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路平;依法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需体系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王景龙 晓晨 福臣;在校生勤工俭学,酒店应否为其缴纳社会保险[N];检察日报;2010年
4 黑龙江省林甸县人民法院 王景龙;虽是“大厨承包”制 酒店也要负用工责任[N];检察日报;2010年
5 特约撰稿 周斌;3天内两位白领猝死谁之过谁担责?[N];人才市场报;2011年
6 魏英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理性回归[N];杭州日报;2007年
7 韩继先;单位用内部规定炒员工如何应对[N];新乡日报;2008年
8 李松邋黄洁;开除上班睡觉员工 法院认为处罚过重[N];法制日报;2007年
9 殷德刚 张佩珍;应从程序上规范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娇萍;民主协商驱除“霸王条款”[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烽娟;解雇保护目的下的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岩;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周晓艳;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王慧;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郑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赵玲玲;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苏苏;论用人单位的知情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姚钰;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周艺;用人单位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4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2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