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社会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10 04:52

  本文关键词: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社会学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就业 平等权 反歧视 法律 性别主流化


【摘要】: 性别平等原则早已确定的社会,性别歧视依然无处不在,女性就业歧视是其中一种。本文旨在揭示女性平等就业权遗失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中的法律立场,以助将性别平等纳入包括法律在内的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实现两性就业由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的升华。 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了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理论基础、提出和发展及内涵,介绍了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中国女性平等就业的发展特点:第二章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女性遭遇的种种就业歧视,并对什么是歧视、女性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作出界定;第三章从生理差异、社会建构、职业隔离出发,探寻社会性别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女性就业歧视的形成原因,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女性就业歧视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通过介绍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国际、国内法律规范制度,对比法律在运行中的真实状态,发现立法的不完善、程序的缺陷,法律主观而不适当的保护,以及性别盲点等等问题,从中找出应然权利和实然权利之间的差距,发现中性面目下法律的性别立场;第五章介绍了国外推进女性平等就业的经验,对我国男女平等就业立法提出建议,并探讨在立法之外实现性别平等主流化的其他有效途径。 笔者希望通过对女性平等就业的法社会学分析,可以进一步展现并矫正法律在女性就业问题上的性别倾向,推进法制的正确的性别立场形成,从而使法律真正给予女性平等就业以充分保障和有效的保护,同时在法律之外探索出一条政策引导、文化矫治的路径以加快到达男女平等、自由和谐发展的境界。
【关键词】:女性就业 平等权 反歧视 法律 性别主流化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7
  • 导言7-10
  • 一、问题的提出7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7-9
  • 三、本文的思路和方法9-10
  • 第一章 女性平等就业权概述10-18
  • 一、性别平等的理论基础10
  • 二、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内涵及意义10-13
  • (一) 内涵11-12
  • (二) 意义12-13
  • 三、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提出和发展13-16
  • (一) 女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13-14
  • (二)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形成14
  • (三) 中国女性平等就业的发展特点14-16
  • 四、平等权的实现16-18
  • 第二章 女性就业歧视的现象及认定18-27
  • 一、女性就业歧视现象18-22
  • (一) 就业机会不平等18-19
  • (二) 岗位性别隔离19-20
  • (三) 同工不同酬20-21
  • (四) 女性特殊保护措施的落空21
  • (五) 因配偶关系而发生的就业歧视21-22
  • 二、女性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22-27
  • (一) 歧视的定义及分类22-24
  • (二) 女性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24-25
  • (三) 歧视的例外情形25-27
  • 第三章 女性就业歧视的形成原因27-33
  • 一、生理差异对性别地位的影响27
  • 二、社会性别的建构27-30
  • (一) 女性意象的建构27-28
  • (二) 性别规范28-29
  • (三) 歧视的制度化29-30
  • 三、职业隔离的形成30-31
  • (一) 角色定位30
  • (二) 社会最初分工的延续30
  • (三) 男权社会的优势把持30-31
  • 四、市场经济下的性别歧视原因31-33
  • (一) 劳动力供大于求31
  • (二) 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31
  • (三) 效率与效益因素影响31-32
  • (四) 人力资本价值贬值32-33
  • 第四章 法律在女性就业中的性别立场33-44
  • 一、女性平等就业的国际公约保护33-35
  • (一) 一般性保护33-34
  • (二) 女性特殊权益保护34-35
  • 二、我国女性平等就业的立法保护35-36
  • (一) 一般性保护35-36
  • (二) 女性特殊权益保护36
  • 三、男女平等就业权的实然状态36-44
  • (一) 立法不完善36-38
  • (二) 法律的程序设计缺陷38-40
  • (三) 法律的不适当保护40-42
  • (四) 法律的性别意识缺失42-44
  • 第五章 我国女性平等就业的立法思考和性别主流化途径44-56
  • 一、国外女性平等就业的经验借鉴44-46
  • (一) 设置性别平等专门机构44-45
  • (二) 专门立法45
  • (三) 救济措施和违法责任45-46
  • (四) 平等的工资待遇46
  • 二、对我国男女平等就业立法的思考46-50
  • (一) 建立专门机构47
  • (二) 完善立法47-49
  • (三) 以性别平等意识推动女性具体权益保障49-50
  • (四) 探索公益诉讼机制50
  • 三、性别平等主流化途径50-56
  • (一) 加强宣传和教育51
  • (二) 提高女性参政比例51-52
  • (三) 政策的性别主流化52-54
  • (四)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54
  • (五) 提高女性自身性别平等意识54-56
  • 结语56-57
  • 致谢57-58
  • 主要参考文献58-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平;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探析[J];东岳论丛;1999年05期

2 谭琳,李军峰;婚姻和就业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基于社会性别和社会资本观点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4期

3 谭琳;男女平等的理论内涵与社会推动:基于中国现实的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6期

4 蒋永萍;关注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中国妇女就业论坛”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2期

5 郭慧敏,段燕华,高涛;“孕妇工伤胎儿受损”的个案分析——兼论工伤法中的性别盲点及性别歧视[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4期

6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课题组;蒋永萍;姜秀花;陈方;贾云竹;杨玉静;吴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1995-2005)[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2期

7 王迁;论“歧视”的法律概念——兼论“男领导不得配女秘书”的合法性[J];法学;2004年08期

8 蔡红;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中的“歧视”:从经济学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9 陆淑珍,彭现美,赵道静,李璐,胡双喜,饶怡;女性就业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5年01期

10 郭毅玲;;关于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824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24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