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法规制下性骚扰行为的用人单位责任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法规制下性骚扰行为的用人单位责任
【摘要】:工作环境权是我国劳动立法应当确立的劳动者劳动权利的重要内容,工作场所性骚扰行为侵犯了劳动者这一权利。从用人单位角度而言,则其有义务预防和治理工作场所的性骚扰行为,以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否则也应当对行为对象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应当在内涵与外延上同目前理论界较为主流的"雇主责任"相区别,并有着自己的责任形式和归责原则。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工作场所 性骚扰 工作环境权 用人单位责任
【基金】:西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分类号】:D922.5;F272.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性骚扰行为作为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一种客观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定位的历史演变而发生发展的。而“性骚扰”一词被明确提出,却是在1974年,由美国女权主义者、密歇根大学教授凯瑟林·麦金侬所为。笔者认为,这不是历史的巧合,性骚扰行为之所以在今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新宝;高燕竹;;性骚扰法律规制的主要问题[J];法学家;2006年04期
2 管斌;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思考[J];律师世界;2003年08期
3 李玲,董长青;关于性骚扰立法的几点思考[J];人民检察;2004年03期
4 王成;;性骚扰行为的司法及私法规制论纲[J];政治与法律;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文静;性骚扰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艳红;;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以类型化研究为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梁玮;农民工“工伤保险歧视”法律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6 张磊;王治;;论男性在反性骚扰立法中的保护[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罗慧连;;论罪犯的劳动权[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许华珂;;教育机构侵权责任辨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田韶华;;论惩罚性死亡赔偿金制度之构建——兼谈死者近亲属缺位情形下的死亡赔偿[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10 钟久辉;;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的法律责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景良;黄砚丽;;连带责任人之共同诉讼地位探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明;钱志刚;;论自己责任原则地位衰落的缘由及矫正对策——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为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郑文兵;;论第三人侵权中的经营者责任[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曹伟;;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石小娟;李跃利;李楠;;论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竞合的法律完善[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祥;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学军;罢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力;第三领域保险中适用损害补偿原则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路遥;可撤销劳动合同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雪;论社交主人安全保障义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曹宇;论交强险诉讼中保险人的抗辩[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金梅;澳大利亚关于性骚扰的立法发展及法律原理[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魏森;试论雇主转承责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杨立新,张国宏;论构建以私权利保护为中心的性骚扰法律规制体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魏树发,江钦辉;雇主责任制度若干问题辨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唐灿;性骚扰在中国的存在──169名女性的个例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02期
6 周毅;现代职业知识女性的压力与应对[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3期
7 王行娟;性骚扰的现状与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03期
8 郭卫华;论性自主权的界定及其私法保护[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9 胡子敬;“性骚扰”入法的意义[J];法律与生活;2005年14期
10 黄贤福,黄丽娟;教师对学生性侵犯中学校特殊民事责任的比较法学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问清泓;;反性骚扰立法研究——以劳动法为新视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熊进光;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雇主民事责任之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陆艳;丁志春;;性骚扰——旧题新论妇女权益保护[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9期
4 英格丽德·古贝;“公正和有利的”工作条件权: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措施[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李隽琼;;直面性骚扰[J];书摘;2003年10期
6 熊进光;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的雇主民事责任问题研究[J];法治论丛;2004年02期
7 吴寒青;从性骚扰看我国雇主责任的构建[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王培席,王绵珍,兰亚佳,林嗣豪;成都市478名销售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7期
9 本刊编辑部;吴雨;;性骚扰:女人不再沉默[J];健康必读;2006年04期
10 刘戈;;公司的女人不能碰[J];新世纪周刊;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平燕;;遏制工作场所的性骚扰:立法之后的行动策略[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杨曙光;;试论行政裁量权在工伤行政确认中的适用与规范——以工伤认定中工作场所的涵义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鲁峥嵘;蒋奖;;工作场所人际排斥与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冯国泽;李强;王聪晓;;7城市公共场所/工作场所被动吸烟评估调查[A];第15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俊霞;;情商模型在工作场所的应用[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龙素群;钟志京;林涛;;离子色谱法测定气态污染物中硫酸雾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7 时勘;王筱璐;;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综合评估与诊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鲁桂兰;;艾滋病区护士经历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状况的质性研究[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何少颖;刘微;杨颖;;职场群体与校园环境下的性骚扰行为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刘微;何少颖;郑新夷;;性骚扰态度上的性别差异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王琳;单位为性骚扰“埋单”有前提[N];东方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周丽婷;防止性骚扰已明确写入河北法规文本[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夏青文;性骚扰立法尚有三大难题待解[N];法制日报;2005年
4 韩福东;性骚扰立法的进步与局限[N];南方周末;2005年
5 许身健;斩断不安分的“咸猪手”[N];检察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于怀清;防治性骚扰,企业责任不可免[N];中国妇女报;2008年
7 韩晓艳;对“性骚扰”,大胆地说不![N];工人日报;2003年
8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性骚扰问题进入立法视野的意义[N];工人日报;2005年
9 乔雨;反对工作场合性骚扰关乎劳动权利[N];工人日报;2005年
10 宋臻;拒绝“性骚扰” 维护人格尊严[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瑾R,
本文编号:836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3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