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3:34
本文关键词: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性裁员 用工自主权 经济性补偿金 工作权
【摘要】:经济性裁员为在企业即将面临比较重大的生产经营困境、破产重整或是客观情况产生重大变更的情况下,其运用节约劳动力成本的手段来缓解自身的经营压力,从而顺利的摆脱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眼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保证自身能在这个特殊时期更加有利的存续下去,通常会采取裁减其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方法,这体现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而在企业启动经济性裁员之后,将导致规模性的劳动者失去工作,并且很可能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性,这显然十分需要对于劳动者进行恰当的再就业保障。综合来说,怎样更好的平衡企业的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的再就业保障权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起步较一些西方国家晚,是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并汲取域外有关先进经验而产生的。其首次出现与我国的《劳动法》中,而后《劳动合同法》又对之加以改进与完善。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需继续完善。 本文从经济性裁员的基本理论入手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首先,阐述了经济性裁员的内涵,经济性裁员的性质以及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我国通过法律法规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程序加以规范,设立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其次,,分别介绍了德国的集体解雇相关制度、英国的解雇制度、日本的整理解雇制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量解雇制度并且评析出其所具有的优势性条款,从而给与我国经济性裁员立法以启示,更好的利用法律杠杆去平衡劳动者与企业双方的利益关系。再次,介绍了我国现有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对于我国现有的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有针对性的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以我国的现实国情为出发点,借鉴文章前部分介绍的域外相关优秀制度和立法技术,并且针对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于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第一,明确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第二,严格规范经济性裁员的法定程序。第三,合理规定“两个优先”人员的选择标准和适用条件。第四,加强经济性裁员补偿金制度的公平性和严密性。
【关键词】:经济性裁员 用工自主权 经济性补偿金 工作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序言9-10
- 一、 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概述10-14
- (一) 经济性裁员释义10-12
- 1. 经济性裁员的内涵10-11
- 2. 经济性裁员的性质11-12
- (二) 经济性裁员制度设立的必要性12-14
- 1. 经济性裁员制度是实现企业用工自主权的重要保障12-13
- 2. 经济性裁员制度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13
- 3. 经济性裁员制度是合理均衡劳资双方利益的杠杆13-14
- 二、 域外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规定及评析14-20
- (一) 域外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规定14-19
- 1. 德国“集体解雇”的相关制度14-16
- 2. 英国解雇制度的相关规定16-17
- 3. 日本的“整理解雇”制度17-18
- 4. 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量解雇”制度18-19
- (二) 域外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评析19-20
- 1. 域外经济性裁员的裁员事由规定严密19
- 2. 域外经济性裁员的裁员程序设置完备19-20
- 3. 域外经济性裁员的标准考量缜密周全20
- 三、 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及其存在问题20-29
- (一) 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20-24
- 1. 经济性裁员的适用条件20-21
- 2. 经济性裁员的法定程序21-23
- 3. 经济性裁员中“两个优先”的法律规定23-24
- 4. 经济性裁员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24
- (二) 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4-29
- 1. 经济性裁员适用条件存在漏洞24-26
- 2. 经济性裁员法定程序可操作性不强26-28
- 3. 经济性裁员中“两个优先”欠缺合理性28-29
- 4. 经济性裁员中经济补偿金制度存在不公平性29
- 四、 完善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建议29-38
- (一) 明确经济性裁员的适用条件29-31
- 1. 合理填补经济性裁员事由法律规定存在的漏洞29-30
- 2. 增设裁员的规模应当遵循比例原则的法律规定30-31
- (二) 严格规范经济性裁员的法定程序31-34
- 1. 明确企业通知程序中的通知对象和通知内容31-32
- 2. 扩大工会在企业听取意见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32
- 3. 进一步规定企业的责任与妥善行使劳动行政部门的权力32-33
- 4. 严格规范企业违反经济性裁员程序的法律责任33-34
- (三) 落实经济性裁员中“两个优先”制度的公平合理性34-35
- 1. 明确经济性裁员中“优先留用”人员的选择标准34
- 2. 详细规定“优先录用”的条件34-35
- (四) 加强经济性裁员补偿金制度的公平性和严密性35-38
- 1. 增设区分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法律规定35-36
- 2. 明确经济性补偿金支付时间、履行期限与程序的法律规定36
- 3. 确定“月工资”的法定计算标准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文军;;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2 陈芳;德国劳动合同终止制度与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之比较[J];法学;1998年04期
3 韩冬;;试论我国大量解雇保护法律制度的本土重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闫海;魏萍;;中国与欧盟经济性裁员立法的比较及借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5 董保华;;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定性及其制度构建[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6 朱立文;;浅析我国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制度[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7 谢德成,穆随心;英国劳动法限制解雇制度[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8 苏颖霞,李星光;试论德国劳动法律制度[J];理论导刊;2001年02期
9 陈敬春,张怡超,卢克建;论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完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闫海;;我国经济性裁员的治道变革——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反思[J];前沿;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嘉林;[N];人民法院报;2006年
本文编号:837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3752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