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视角的三方协调机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视角的三方协调机制分析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计划经济时代劳动者拥有的主人翁地位消失。此时,研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三方协调机制有必要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在西方国家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过程研究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三方协调机制调整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三方协调机制是在政府制定政策前提下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围绕收益冲突进行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利益的帕累托改进是劳动者和企业合作博弈形成的动因。政府在劳动者和企业的博弈过程中规制双方行为,促进双方合作博弈的形成。依据三方协调机制运行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和侧重点的不同归纳为三种运行模式,政府很少干预以处理劳资纠纷为重点的模式;政府适当介入以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伙伴式对话为重点的模式;政府主导以行政调控为重点的模式。论文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视角,系统分析三种运行模式的特点,为我国发展三方协调机制提供借鉴。提出三方协调机制协调发展的对策。宏观层面总体协调需在立法过程中充分体现三方利益,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通过运行机构设立、明确机制职能、建立控制和应急机制及落实运行成果完善运行过程;需均衡三方主体职能(即加强劳动者组织力量、企业组织吸收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及政府职能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关键词】:劳动关系 三方协调机制 劳动者权益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导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现状综述11-13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5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13-14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历史演化15-26
- 2.1 西方国家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展过程15-18
- 2.1.1 工业化初期的基本被忽视的劳动者权益15-16
- 2.1.2 20世纪上半期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16-17
- 2.1.3 20世纪下半期的劳动者权益: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17-18
- 2.2 我国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发展过程18-21
- 2.2.1 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保障的劳动者权益18-19
- 2.2.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复杂化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状况19-20
- 2.2.3 市场经济初步确立时期的劳动者权益保障20-21
- 2.3 我国推行三方协调机制的历程及运行现状21-26
- 2.3.1 三方协调机制在我国的推行历程22-23
- 2.3.2 三方协调机制的现状和运行方式23-26
- 第三章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三方协调机制的博弈分析26-41
- 3.1 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博弈26-33
- 3.1.1 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博弈的基础26-28
- 3.1.2 劳动者与企业关于工资冲突的博弈28-30
- 3.1.3 企业和劳动者的决策的博弈分析30-33
- 3.2 劳动者和企业博弈形成合作的过程33-39
- 3.2.1 劳动者和企业博弈过程中合作的动因及效应33-34
- 3.2.2 劳动者和企业合作偏好程度及其利益的帕累托改进34-37
- 3.2.3 政府促成劳动者和企业合作博弈的过程37-39
- 3.3 政府在企业和劳动者博弈过程中的作用39-41
- 3.3.1 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约束39-40
- 3.3.2 政府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40-41
- 第四章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三方协调机制运行模式研究41-49
- 4.1 模式一:政府很少干预,以处理劳资纠纷为重点41-42
- 4.2 模式二:政府适当介入,以社会伙伴式对话为重点42-44
- 4.3 模式三:政府全面干预,以行政调控为重点44-49
- 第五章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三方协调机制发展的对策49-58
- 5.1 三种运行模式对完善三方协调机制的启示49-51
- 5.2 宏观层面总体协调的对策51-53
- 5.2.1 立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三方协调52
- 5.2.2 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52-53
- 5.3 完善运行过程的具体途径53-54
- 5.4 完善三方主体职能的具体建议54-58
- 5.4.1 加强劳动者组织建设的途径54-55
- 5.4.2 完善企业组织建设的建议55-56
- 5.4.3 转变政府职能的建议56-58
- 结论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沙;关于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04期
2 黄河涛,赵健杰;论工会“维权”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陈步雷;;论工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和义务层级[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郑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 石秀印;;劳资关系:零和逻辑的困境与合作逻辑的可能[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胡小寒,贾华忠,陈恒;面向21世纪我国劳动关系模式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王大庆,焦建国;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51期
8 汪洋;;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现状、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44期
9 董克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劳动关系的变化与调节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10 洪银兴;合作博弈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于萍;工会与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6年
3 冯翠玲;加强三方机制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鲁银梭;民营经济劳资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金廉侃;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1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4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