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谈判与工会代表权
本文关键词:集体谈判与工会代表权
【摘要】:集体谈判以实现合作为前提。集体谈判是围绕着集体劳动条件的改善而展开的,内容具有基准性。集体谈判的双方当事人分别是雇主或雇主协会的代表和工会的代表或非工会工人代表,但非工会工人代表不能破坏工会或其代表的地位。工会代表权是与生俱来的,是限制性权利与限制性义务的统一。集体谈判中的工会代表权有的是专属性代表权,有的是竞争性代表权,有的是分散性代表权。我国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代表权属于基层工会和县以下产业工会及区域工会,而绝大多数基层工会没有有效行使代表权,导致集体谈判流于形式。因此,推进集体谈判首先要完善工会代表权,即通过基层工会直接选举和工会代表诉讼激活基层工会。同时,应该强化产业级集体谈判立法,积极探索劳务派遣关系中的集体谈判途径,并且加强集体谈判培训。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集体谈判 工会 代表权
【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CLS[2011]C41)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J50406)
【分类号】:D912.5
【正文快照】: 集体谈判与工会代表权密切相关,集体谈判权一般属于工会的权利、雇主及其组织的义务。尽管国际劳工公约及部分国家的立法赋予雇员代表以集体谈判权,但实践中集体谈判权仍然主要由工会行使,这是由集体谈判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国际劳工公约及各国立法中都对集体谈判中的工会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诚;;发达国家工会代表权立法及其借鉴[J];学术界;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保华;;中国劳动基准法的目标选择[J];法学;2007年01期
2 李培志;;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丁胜如;;论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职责[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王贵军;李明昱;;经济转型时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刘诚;国外工会代表权立法概述[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刘晓宁;浅谈推行SA8000标准对调整劳动关系的意义[J];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丁胜如;;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责履行[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丁胜如;加入WTO对我国劳动立法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李嘉;张凤亭;;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的法律保护[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10 穆随心;试论我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及其法律调整机制——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角[J];理论导刊;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言斌;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丁宁;中国集体谈判法制建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翟绍果;社会保障财产权的性质及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张春华;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陆慧;集体谈判制度中的主体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杜小燕;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转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崔志鹏;海员工会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姜莉;菲律宾海员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焱白;;集体谈判立法的若干重要问题——兼评《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2期
2 刘源;;论我国劳动基准法律制度的完善[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吴远富;;越南企业劳资关系状况及工会法的修改[J];河北法学;2011年08期
4 闫振东;;工会在《社会保险法》施行中的职能作用[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5 范围;;我国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实践的困境分析[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6 ;桂平市开展《社会保险法》宣传活动[J];人事天地;2011年06期
7 胡高崇;;劳务派遣乱象纷繁 同工同酬形同虚设[J];法庭内外;2011年08期
8 李冬明;籍明明;刘锦龙;;论转型期我国外资企业劳动者权益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9 本刊记者;;努力推动劳务派遣用工的依法规范[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10 关祥坤;;参与《社会保险法》制定实施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2 孙亦浩;;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康静萍;朱吉江;;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7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杨婉婷;;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9 陈玉萍;朱世龙;;浅谈解决劳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之集体谈判[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强;北京各级工会多措并举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工作[N];工人日报;2011年
2 记者 郑莉;全总开展《社会保险法》工会宣传日活动[N];工人日报;2011年
3 记者 郑莉;工会法律援助力促劳动关系和谐[N];工人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国;重庆:工会组织助农民工获赔32万[N];工人日报;2006年
5 戴丽娟;委托工会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调解劳动纠纷案件[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谢良敏;工会组织的监督权更加具体[N];法制日报;2002年
7 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吴广银;委托工会参与调解初见成效[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建达;让工会的声音更响亮[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承万;健全工会组织 做好维权工作[N];中国船舶报;2002年
10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宋欣然;我省将实施特殊工时制[N];湖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庞铁力;劳动权及其救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作佳;工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振;我国集体谈判权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3 吴钊;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4 冯翠玲;加强三方机制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张永颖;论集体谈判权[D];山西大学;2010年
6 李忠勋;劳动者集体谈判权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肖国珍;论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刘永刚;完善我国工会维权职能的法律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9 陈静;农民工加入工会的法律探索[D];暨南大学;2006年
10 王修亮;集体谈判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2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4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