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14 00:31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责任划分


【摘要】:《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长期无法可依的局面,加之配套程序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被派遣劳动者维权提供有力保障和依据、规范和约束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对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劳务派遣制度,我国已有很多论述,但大部分均是从制度研 究的高度出发进行论述,而任何的制度从构想、建立到落实,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无法在短期内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劳务派遣的相关政策在适用过程中反映出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劳务派遣制度及相关政策在适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就如何解决劳务派遣政策适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相关政策,提出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 第一章“劳动派遣制度概述”,首先论述了劳务派遣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劳务派遣的定义;其次阐述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立法现状、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原因。 第二章“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特殊性”,论述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下的三方法律关系,同时结合我国目前几大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合作模式,引申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了劳务派遣与人才招聘、承揽等传统人事服务制度的异同。 第三章“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处理劳务派遣相关争议的经验和现行劳务派遣相关政策,从派遣劳动者的退回机制、派遣劳动者的试用期约定、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责任划分三方面入手,阐述了现行劳务派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之完善”,作为一名任职于劳务派遣机构并专职处理劳务派遣相关争议的法务人员,从一个实务操作者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现阶段劳务派遣相关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劳动法以及劳务派遣立法的基本精神,结合实际经验,从劳务派遣市场准入、劳务派遣协议规范以及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相关政策等方面就现行劳务派遣制度下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责任划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9-10
  • 第一章 劳务派遣制度概述10-16
  • 第一节 劳务派遣制度的形成10-11
  • 第二节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形成和发展11-16
  • 一、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现状11-13
  • 二、我国劳务派遣形成的背景13-14
  • 三、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原因14-16
  • 第二章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特殊性16-22
  • 第一节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特点16-20
  • 一、劳务派遣制度中的三方法律关系16-18
  • 二、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合作模式18-19
  • 三、劳务派遣制度的双重属性19-20
  • 第二节 劳务派遣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异同20-22
  • 一、与中介服务的区别20-21
  • 二、与承揽服务的区别21-22
  • 第三章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22-29
  • 第一节 缺乏保护派遣劳动者被退回时的权利救济方式22-23
  • 第二节 缺乏被退回派遣劳动者工资待遇的规定23-26
  • 第三节 试用期之规定不完全适用于劳务派遣模式26-27
  • 一、试用期制度的目的26-27
  • 二、试用期制度不适用于劳务派遣27
  • 第四节 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责任划分不明27-29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若干建议29-33
  • 第一节 严格劳务派遣市场准入29-30
  • 一、严格劳务派遣市场准入29
  • 二、加强相关部门监管力度29-30
  • 三、清理不符合条件的派遣单位30
  • 第二节 推行劳务派遣协议备案制度30-31
  • 第三节 完善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31-33
  • 一、明确派遣劳动者遭遇退回时的权利救济方式31
  • 二、明确被退回派遣劳动者工资待遇标准31
  • 三、规定符合劳务派遣模式的试用期制度31-32
  • 四、明确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责任32-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桂进弟;我国劳务派遣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6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46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