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对策——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就业问题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对策——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就业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促进就业法 劳动就业 法律对策 法律体系 解决就业 《劳动法》 运用法律 国有企业 促进再就业 《社会保障法》
【摘要】:
【作者单位】: 国家计委价格监督检查司
【关键词】: 促进就业法 劳动就业 法律对策 法律体系 解决就业 《劳动法》 运用法律 国有企业 促进再就业 《社会保障法》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就业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为解决就业问题,各国都做了各种努力。从实践看,很多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非常重视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一、法律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1.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是西方国家的普遍作法。美国在1973年出台《全国就业与培训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荣;促 进 就 业 的 法 律 武 器─—对《劳动法》第二章的理解[J];中国劳动;1994年10期
2 ;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J];中国工运;1996年12期
3 赵爱玲;保、罗两国促进就业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6期
4 贺建平;开发产业链 促进就业链[J];前进;1998年10期
5 王庆,李素兰;国外促进就业的主要方式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1998年04期
6 阎文学;政府促进就业的着力点——杨宜勇博士访谈录[J];文明与宣传;1998年07期
7 张晓琴;促进就业工作的有关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王东进;从统揽全局的高度重视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J];中国改革;1998年03期
9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就业[J];中国工运;1998年06期
10 杨峰丽;从促进就业入手构建我国失业保险法律体系[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建景;;社会弱势群体就业扶助问题初探[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智权;;在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彭宏松;;在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彭道宾;李光东;;化解就业难题 力促江西崛起[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熊盛文;;六管齐下 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启良;黄小平;;多管齐下破解江西就业难题——江西就业问题与出路探讨[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万保根;;当前形势下的就业思路与对策[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陶裕春;;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途径研究[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锋章;吴玉明;;赣州的就业形势及促进就业的若干应对措施[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熊东保;王少锐;;扬长避短应对入世 搞好九江就业工作[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申请促进就业基金担保开业贷款[N];国际金融报;2000年
2 吴焰;“一升一降”清醒判断就业走势[N];科学时报;2000年
3 李明甫 吴伟强;以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就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根本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孙兴伟;应为弹性就业开辟绿色通道[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5 新华社记者 郑魁春;欧美“新经济”差距大[N];人民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吴焰;上海有座“就业加油站”[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张铭 通讯员 张德康;“好当家”声誉鹤起[N];上海金融报;2000年
8 吕鸿;德国就业形势继续好转[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卫成琪;促进就业 我省又出新政策[N];安徽经济报;2001年
10 郑世孝(作者单位:省委政研室);发展安徽第三产业与增加就业[N];安徽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金波;21世纪初我国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周学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劳动力人口就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文君;促进就业的财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贺利军;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舒扬;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高凌;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任晓;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周航;延边州劳动就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7 杨艳红;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萍;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促进就业[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虞雁子;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探讨[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1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6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