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农民工工作技能低、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失业风险远高于城市劳动者,但由于我国目前有关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从而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 失业保险 金融危机
【基金】:江苏省法学会课题“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研究”(SFH2009A11)
【分类号】:D922.5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就业一方面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有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26亿人,其中外出就业农民工1.3亿。另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2002:中国社会学前沿报告[J];社会学研究;2003年02期
2 周前锋;马智利;尹亮;;农民工的非正规就业及成人教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3 刘强;翟印礼;张琳莉;;农民工社会权益问题及制度性根源探析——以沈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4 胡雅妮;郭威;;浅论农民工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黄炯;农民角色的冲突及其调适[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6 周霞;回乡,还是留城?——对影响农民工理性选择的因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陈立新,石方军;农民区际流动的边缘化问题及其消解[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Z1期
8 张红宇;城乡统筹:以农民收入为中心的结构转换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9 曾芬钰;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的终结[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10 原新;万能;;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与大城市发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宗成峰;张大勇;周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 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红宇;;城乡统筹: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结构转换与制度创新[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永芳;李志前;;现阶段城市“农民工”阶层分析[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玉捷;内生性制度的演进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4 韩福国;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颜玉怀;当代中国农民利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8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9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顾慈阳;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艳丽;我国城镇弱势群体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王涛;都市报对城市农民工报道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聂丽;论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周永建;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许霞;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探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朱志强;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旭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以成都市进城农民和下岗女工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8 叶小梅;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章亮亮;试述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吕柯;“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和途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樊轶侠;;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与设想[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2 刘子兰;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3 金一虹;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J];学海;2000年04期
4 王元月;马驰骋;;失业保险给付期限差异下的失业持续时间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6期
5 丁煜;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海深;;一项关乎国运的工作[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2 相伟;;农民工如何“市民化”[J];南风窗;2011年15期
3 邓小栗;;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梦”[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4 艾嘉;;走近新生代农民工[J];乡村科技;2011年06期
5 汪霞;李东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自身因素分析——基于对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6 曾鹏;张劲松;;农民工尊严保障的政府责任[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3期
7 梁永郭;张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8 马洪君;;关系霸权:劳动过程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兼评两个关于建筑业农民工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刘金帅;张小兵;李霞;;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问题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5期
10 何勇洲;;改革开放后我国“民工荒”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启示——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研究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炜;;城市女性农民工群体:现状、心态及需求——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2 杜书云;张广宇;;农民工代际差异比较分析及启示建议[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3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社会融合——以宁波为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桂宏;刘金伟;;社会公正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张智勇;;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司增绰;徐康宁;;“民工荒”背景下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8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叶宝东;蓝宏业;;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社会调查与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傅晓峰 通讯员 范粟;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N];济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钟振宇;我省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N];四川日报;2010年
3 张羽丰;重视和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4 记者 卢海龙;我区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N];华兴时报;2011年
5 记者 李思;上海调整部分民生保障待遇[N];上海金融报;2010年
6 记者 顾荣;一类工资区调至570元[N];西安日报;2010年
7 钟厚芬;我市扩大失业保险金使用范围[N];韶关日报;2009年
8 记者 卫庶;青海再次提高最低工资和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N];人民日报;2011年
9 孙建林邋卓昌样;不再称“农民工”如何[N];福建日报;2007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戴雪梅;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地位[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平;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洪铭;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农民工流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苏燕平;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宋玉军;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罗恩立;我国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城市化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晶;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莉;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欣;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果婧;中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5 陈泽宇;长沙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于国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樨圆;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丽萍;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迎春;农民工平等工作权法律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杜静静;济南市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9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9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