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企业搬迁情形下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4:38

  本文关键词:企业搬迁情形下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搬迁 劳动合同解除 情势变更原则


【摘要】:企业搬迁已成为我国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手段之一。近几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国内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也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不堪重负,纷纷采取向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搬迁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从而维系企业的生存。而企业的搬迁因涉及到企业全体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往往会带来大规模、群体性的劳资纠纷。实践中,因企业搬迁而产生的劳动争议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这些劳动争议中,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争议以及劳动者在此情况下的劳动合同解除权争议占据较大的比例。但是现行的司法实践对该类争议却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本文拟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出发,尝试解决企业搬迁情形下劳动合同解除的问题。本文引言部分从案例着手,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概括,并就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一部分阐述了企业搬迁行为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影响司法实践的企业搬迁类型及其对劳动合同的履行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从企业搬迁情形下有关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出发,结合司法实践对该法律依据的不同解释和适用,得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则对该条文应当如何理解和适用做具体论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是情势变更原则在劳动法领域的体现。把握该条适用标准时,应当结合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基础和法条本身规定的前置条件。劳动法体系下的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必须满足“客观情形”、“劳动合同目的不达”以及“不可预见性”这三个标准。在满足这三个标准的前提下,还需满足劳动合同协商变更不能达成一致的前置条件,方能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解除劳动合同。而在解除劳动合同的主体上,也要注意法条的规定及不足。值得注意的是,仅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并不能解决实践中所有因企业搬迁而引发的劳动合同解除问题。为完善企业搬迁情形下劳动合同解除的制度,还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建设。首先,应当对企业自行决定搬迁而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情形做出规定。明确在该情形下,企业存在主观过错,构成对劳动合同的违反,并对违约的标准作出说明。此处的认定标准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学说,对企业与劳动者的合意及搬迁的合理性进行考量。同时,也应当明确企业违约的法律后果,赋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权利。其次,要通过完善工会建设的方法加强对劳动合同解除过程的监督。最后,应当通过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利益诉求机制建设,从而更好地保护企业搬迁情形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企业搬迁 劳动合同解除 情势变更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 问题的缘起8-9
  • (二)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9-10
  • 一、企业搬迁行为对劳动关系的影响10-12
  • (一) 企业搬迁行为的概念与分类10-11
  • (二) 企业搬迁行为的影响11-12
  • 二、劳动合同当事人因企业搬迁而解除合同的法律适用12-16
  • (一) 法律依据12
  • (二) 各地司法机关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不同解释12-14
  • 1. 以是否跨行政区划搬迁为判断标准12-13
  • 2. 以企业能否解决搬迁后劳动者的交通问题为标准13
  • 3. 以是否对合同履行造成“实质性的困难”为标准13-14
  • (三) 存在的问题14-16
  • 1. 劳动者能否适用第四十条解除劳动合同的意见不一致14-15
  • 2. 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的标准不明15-16
  • 三、企业搬迁情形下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法理基础16-24
  • (一) 理论基础16-18
  • 1.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性质16
  • 2.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理论基础16-18
  • (二) 认定标准18-23
  • 1. 《劳动合同法》上的情势变更原则的认定19-22
  • 2. 劳动合同解除的前置程序22-23
  • 3. 劳动合同解除的主体23
  • (三) 小结23-24
  • 四、企业搬迁情形下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24-27
  • (一) 明确企业搬迁情形下企业违约的法律规定24-25
  • 1. 确立企业违约的认定标准24
  • 2. 确定企业违约的法律后果24-25
  • (二) 加强对企业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的监督25
  • (三) 加强劳动合同解除下劳动者利益的保护25-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0
  • 致谢30-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宁宁;;劳动合同解除的预告期制度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10期

2 周悦丽;劳动合同解除刍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毕晓平;;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邱婕;客观情况变化下的劳动合同解除[J];中国劳动;2005年03期

5 ;劳动合同解除后怎样进行经济补偿[J];农民科技培训;2006年08期

6 冯彦君;;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适用——兼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态度[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7 景安妮;;浅谈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的相关问题[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郑磊;;劳动合同解除后的“麻烦”事儿[J];职业;2009年16期

9 马丽莉;;劳动合同解除中单位的常见失误[J];劳动保障世界;2009年06期

10 李斌;;浅议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合同解除和经济补偿、经济赔偿问题[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扬;;劳动合同解除的现状分析及法律研究[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厉进;;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过程中经济关系处理办法及反思[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昌衡;劳动合同解除后经济补偿有讲究[N];衡阳日报;2009年

2 路平;企业切勿滥用劳动合同解除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丁国元;北京农民工首次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获补偿[N];工人日报;2008年

4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开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案”点评[N];上海金融报;2008年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姜颖;《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喜与忧[N];工人日报;2014年

6 张伯晋;鼓励“停薪留职”创业,,有违公平原则[N];检察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安琪;企业搬迁情形下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李蕾;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雯雯;中法两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黄键琳;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一宁;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常以正;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行为激励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胡庆莲;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探研[D];复旦大学;2012年

8 朱莉;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对劳动者的保护[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鑫;论劳动合同解除法律制度[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韩莹石;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之法律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05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05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