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

发布时间:2017-10-07 16:12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


  更多相关文章: 倾斜保护 利益平衡 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法律在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倾斜保护劳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均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如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定、成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以及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解除权等。但倾斜保护并非没有限度,倾斜保护的目的是改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实现其与用人单位的实质平等,最终实现二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失去了利益平衡的目标,倾斜保护就不符合正义的要求,不具有正当性。通过倾斜保护实现利益平衡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倾斜保护 利益平衡 和谐劳动关系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继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之后调整劳动关系的又一部重要的立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劳动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文军;;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杨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实体法难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1期

3 冯彦君;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4 马强;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3 冯英;析严复对自由概念的界定[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陈道银;论体制创新的一般规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5期

5 冯英,曹宝;政府权力与制度制约[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6期

6 马天俊;现代文化中的个体与权威[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7 卜平武,王中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孙海霞;密尔的幸福观及其快乐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刘天翔;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公民自由权利的生长为视角[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伟;浅谈密尔个性自由主义功利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王岩;;市场·政府·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由的实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孟迎辉;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张庆;以投资者权益保护为中心的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9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超;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楚德江;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透视腐败现象:问题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4 丁必勇;试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D];安徽大学;2003年

5 张静;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张奉君;休谟正义观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李德龙;宪法教育简论[D];武汉大学;2004年

8 叶信鸿;论我国临时性岗位用工法律制度的重构[D];湘潭大学;2004年

9 杨雪梅;劳动合同订立的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程国斌;克隆人技术自由权利的伦理学审读[D];东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彦君;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2 刘大可;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求是学刊;2001年03期

3 石少侠,王福友;论公司职工参与权[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慧;;劳动关系中各种利益的平衡——以富士康跳楼事件为出发点[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2 李亚玲;;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劳资关系[J];商业经济;2011年1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坚持平等保护 坚守利益平衡[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陈默;劳动行政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将被追究法律责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寿晓婷;竞业限制是一种利益平衡[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前程无忧;企业应对《劳动合同法》:追求中长期利益平衡[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郑晓强邋通讯员 吴辉东 张久升;蕉城民企为何招工难[N];福建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许琴 赵琰;工资谈判:寻求劳资双方利益平衡点[N];南京日报;2006年

7 李成刚;2008:劳资关系新格局[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8 梁忻;集体谈判将成为雇主法律义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朱文君;为劳资双方建立利益平衡新规范[N];消费日报;2007年

10 阅尽;“华为事件”告诉我们什么?[N];民营经济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岚;劳动合同法利益平衡功能的定位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书华;离职竞业禁止规则的利益平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孔丹;试论劳动者派遣中的利益冲突与利益平衡[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绍雯;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权的权利限制[D];暨南大学;2008年

5 刘晓霞;论商业秘密权的权利限制[D];湖南大学;2006年

6 王志春;《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张新梅;劳动关系中的利益平衡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娜;劳动合同法的利益观及其实现[D];吉林大学;2008年

9 沈月榕;论劳动关系中利益平衡的法律机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冯潇;竞业禁止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8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88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