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的适用与立法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2 06:52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难题。破解环境危机问题,需要使用多种手段综合调节。而法律,尤其是刑法作为打击环境犯罪的最重要手段应当被更好的加以重视与利用。我国自1997年在刑法中规定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以来,用刑罚手段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过境迁,社会的飞速进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已严重滞后于当今社会环境犯罪的实际状况,存在着立法理念落后及刑罚手段偏软的弊病。《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338条进行了重大的修改,确立了污染环境罪。污染环境罪具有极强的行政依附性,危害结果具有严重性与持久性,犯罪手段具有隐蔽性和科技性。污染环境罪的适用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主要有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为过失还是故意亦或过失与故意的混合、是否适用严格责任,犯罪形态是结果犯还是行为犯,因果关系证明能否进行推定。通过论证得出的结论是本罪是属于故意犯、行为犯;本罪应当实行严格责任且应当允许适用因果关系推定。污染环境罪的刑罚体系存在三大缺陷,即法定刑偏轻、刑种单一、罚金操作性不强。针对污染环境罪的适用以及刑罚体系的缺陷,在立法完善上应当扩充本罪罪名,将环...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污染环境罪概述
2.1 污染环境罪的概念
2.2 污染环境罪的特征
2.2.1 犯罪具有行政依附性
2.2.2 犯罪具有危害结果的严重性与持久性
2.2.3 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与科技性
第3章 污染环境罪立法
3.1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立法沿革
3.1.1 中国古代及近代的环境刑法思想及立法实践
3.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污染环境罪刑事立法的发展
3.2 外国污染环境罪的法律规定及借鉴
3.2.1 外国污染环境罪立法考察
3.2.3 外国污染环境罪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适用
4.1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
4.1.1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的三种学说
4.1.2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论证
4.1.3 污染环境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
4.2 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形态
4.3 因果关系推定的适用
第5章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体系
5.1 污染环境罪的量刑情节
5.1.1 法定量刑情节
5.1.2 酌定量刑情节
5.2 污染环境罪刑罚体系存在的缺陷
5.2.1 法定刑偏低
5.2.2 刑罚种类较单一
5.2.3 罚金刑可操作性不强
第6章 污染环境罪立法完善建议
6.1 扩充污染环境罪的罪名体系
6.1.1 将环境犯罪独立成专章
6.1.2 完善污染环境罪客体涵盖的内容和要素
6.1.3 增设一些具体的污染环境罪罪名
6.2 明确设立危险犯和结果加重犯
6.2.1 设立危险犯是有利于保护环境
6.2.2 设立危险犯的具体规定
6.3 完善本罪的刑罚体系标准
6.3.1 适当提高法定刑标准
6.3.2 完善罚金刑的适用
6.3.3 增设资格刑
6.3.4 配套适用非刑罚处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污染环境罪主客观要件问题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汪维才. 法学杂志. 2011(08)
[2]污染环境罪若干问题探讨[J]. 冯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3]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若干问题探讨[J]. 孟庆华,王法.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4]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罪名分解——江苏盐城水污染案判决的启示[J]. 骆福林,赵美珍.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5]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早期探索——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努力[J]. 张连辉.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4)
[6]论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与条件[J]. 王泉.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5)
[7]有关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几个问题的思考[J]. 戚道孟. 南开学报. 2000(06)
[8]刑法中设立“污染环境罪”的探讨[J]. 沈利. 上海环境科学. 1996(08)
[9]论环境与刑法[J]. 杨春洗,向泽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6(01)
本文编号:3093846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污染环境罪概述
2.1 污染环境罪的概念
2.2 污染环境罪的特征
2.2.1 犯罪具有行政依附性
2.2.2 犯罪具有危害结果的严重性与持久性
2.2.3 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与科技性
第3章 污染环境罪立法
3.1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立法沿革
3.1.1 中国古代及近代的环境刑法思想及立法实践
3.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污染环境罪刑事立法的发展
3.2 外国污染环境罪的法律规定及借鉴
3.2.1 外国污染环境罪立法考察
3.2.3 外国污染环境罪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我国污染环境罪的适用
4.1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
4.1.1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的三种学说
4.1.2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论证
4.1.3 污染环境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
4.2 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形态
4.3 因果关系推定的适用
第5章 污染环境罪的刑罚体系
5.1 污染环境罪的量刑情节
5.1.1 法定量刑情节
5.1.2 酌定量刑情节
5.2 污染环境罪刑罚体系存在的缺陷
5.2.1 法定刑偏低
5.2.2 刑罚种类较单一
5.2.3 罚金刑可操作性不强
第6章 污染环境罪立法完善建议
6.1 扩充污染环境罪的罪名体系
6.1.1 将环境犯罪独立成专章
6.1.2 完善污染环境罪客体涵盖的内容和要素
6.1.3 增设一些具体的污染环境罪罪名
6.2 明确设立危险犯和结果加重犯
6.2.1 设立危险犯是有利于保护环境
6.2.2 设立危险犯的具体规定
6.3 完善本罪的刑罚体系标准
6.3.1 适当提高法定刑标准
6.3.2 完善罚金刑的适用
6.3.3 增设资格刑
6.3.4 配套适用非刑罚处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污染环境罪主客观要件问题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汪维才. 法学杂志. 2011(08)
[2]污染环境罪若干问题探讨[J]. 冯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3]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若干问题探讨[J]. 孟庆华,王法.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4]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罪名分解——江苏盐城水污染案判决的启示[J]. 骆福林,赵美珍.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5]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早期探索——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努力[J]. 张连辉.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4)
[6]论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推定的原则与条件[J]. 王泉.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5)
[7]有关环境犯罪刑事立法几个问题的思考[J]. 戚道孟. 南开学报. 2000(06)
[8]刑法中设立“污染环境罪”的探讨[J]. 沈利. 上海环境科学. 1996(08)
[9]论环境与刑法[J]. 杨春洗,向泽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6(01)
本文编号:3093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09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