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访立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2:38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当前,有效解决信访问题的路径就是将信访纳入法治的轨道,实现信访法治化。制定《信访法》完善信访法律制度,对于实现信访法治化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制定《信访法》完善信访法律制度是实现信访法治化的逻辑起点。论文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本论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从信访立法的必要性维度出发,论述了信访立法的动力。该部分内容分别从信访制度的社会作用、信访制度的立法价值、法律文化传统和信访法律体系四个方面论证了信访立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从信访功能的准确定位和信访立法要解决的问题维度出发,论述了信访立法的前提。在该部分内容中:首先,对信访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在严密分析的基础上将信访功能定位为对行政权的民主监督;其次,论述了信访立法应具有针对性,并提出了信访立法要针对解决的五大问题。第三部分从国外相似立法的比较研究维度出发,论述了域外立法经验对我国信访立法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从信访立法重点内容分析的维度出发,论述了信访立法的设想。该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信访立法的前提中提出的五大问题提供立法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信访立法的动力:信访立法的必要性
(一) 信访制度的社会作用
(二) 信访制度的立法价值
(三) 符合法律文化传统是法律资源的本土化
(四) 完善信访法律体系的需要
二、信访立法的前提:功能定位及明确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一) 信访功能的准确定位
(二) 信访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三、信访立法的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启示
(一) 国外相关法律制的现状
(二) 国外相关立法的启示
四、信访立法的设想:立法重点内容分析
(一) 信访法的法律原则
(二) 针对“效率权威问题”的立法回应
(三) 针对“信访秩序问题”的立法回应
(四) 针对“无理访问题”的立法回应
(五) 针对“信访博弈问题”的立法回应
(六) 针对“信访减压问题”的立法回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 湛中乐,苏宇.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2)
[2]中国信访立法探究[J]. 傅思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1)
[3]信访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完善[J]. 丁英.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4]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J]. 肖萍. 政法论丛. 2006(06)
[5]信访制度的法理探析[J]. 朱最新,朱孔武. 河北法学. 2006(06)
[6]信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兼谈建立涉诉上访经常性工作机制的思路和体系[J]. 陶蛟龙,陈键. 法律适用. 2006(05)
[7]关于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思考[J]. 孙学华,宋鸣.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6(02)
[8]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逻辑起点[J]. 别红暄,李优坤. 甘肃理论学刊. 2006(02)
[9]权利的迷思:法秩序中的信访制度[J]. 朱最新,朱孔武. 法商研究. 2006(02)
[10]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J]. 孙大雄. 社会主义研究. 2006(01)
硕士论文
[1]从信访看中国法律文化[D]. 刘顶夫.湘潭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6735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信访立法的动力:信访立法的必要性
(一) 信访制度的社会作用
(二) 信访制度的立法价值
(三) 符合法律文化传统是法律资源的本土化
(四) 完善信访法律体系的需要
二、信访立法的前提:功能定位及明确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一) 信访功能的准确定位
(二) 信访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三、信访立法的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启示
(一) 国外相关法律制的现状
(二) 国外相关立法的启示
四、信访立法的设想:立法重点内容分析
(一) 信访法的法律原则
(二) 针对“效率权威问题”的立法回应
(三) 针对“信访秩序问题”的立法回应
(四) 针对“无理访问题”的立法回应
(五) 针对“信访博弈问题”的立法回应
(六) 针对“信访减压问题”的立法回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 湛中乐,苏宇.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2)
[2]中国信访立法探究[J]. 傅思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1)
[3]信访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完善[J]. 丁英.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4]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J]. 肖萍. 政法论丛. 2006(06)
[5]信访制度的法理探析[J]. 朱最新,朱孔武. 河北法学. 2006(06)
[6]信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兼谈建立涉诉上访经常性工作机制的思路和体系[J]. 陶蛟龙,陈键. 法律适用. 2006(05)
[7]关于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思考[J]. 孙学华,宋鸣.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6(02)
[8]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逻辑起点[J]. 别红暄,李优坤. 甘肃理论学刊. 2006(02)
[9]权利的迷思:法秩序中的信访制度[J]. 朱最新,朱孔武. 法商研究. 2006(02)
[10]论信访权的权利属性[J]. 孙大雄. 社会主义研究. 2006(01)
硕士论文
[1]从信访看中国法律文化[D]. 刘顶夫.湘潭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6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0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