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立法论文 >

金融质押担保创新对传统质权制度的挑战和立法应对

发布时间:2021-05-05 16:04
  金融服务创新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质押担保,按物权法定原则和物权公示原则本不应具有物权效力,但却为司法裁判所尊重、认可。面对金融质押担保的创新发展,未来《民法典》物权编质权立法应予以积极应对:改采物权创设自由主义的同时,坚持物权公示原则为物债二分之结构性原则;"互联网+"时代应以登记作为质权公示方法,并设立统一的、数据化的动产(权利)质押担保登记制度,登记是质权效力的对抗要件;权利质权的实现方式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不以拍卖、变卖、折价为限。 

【文章来源】:北方法学. 2019,13(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金融担保创新中出现的新型质押担保
    (一) 金融担保创新中出现的新型动产质押
    (二) 金融担保创新中出现的新型权利质押
二、新型质押担保对《物权法》传统质权制度的挑战
    (一) 对物权 (质权) 法定原则的挑战
        1. 根据我国物权法定原则, 质权种类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
        2. 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未认可浮动动产质押
        3. 新型权利质押担保皆非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认可的权利质押范畴
    (二) 对物权 (质权) 公示原则的挑战
        1. 新型动产质押担保公示方式与传统质押担保存在异质性
        2. 金融担保创新实践中新型权利质押公示呈任意性
        3.“互联网+”时代金融质押担保创新对传统质押公示方式的挑战
    (三) 对质权实现方式的挑战———新型权利质权实现方式呈现多元化
三、未来民法典物权编面对金融质押担保创新的立法应对路径
    (一) 变革僵硬的物权法定原则
        1. 变革立场:立法论抑或解释论
        2. 立场选择:物权创设自由
    (二) 变革传统质权公示方法和公示效力
        1. 应以登记作为质权公示方法并统一登记机构
        2. 建立统一的、数据化的动产 (权利) 质押担保登记制度
        3. 质权由公示要件主义转向公示对抗主义
    (三) 权利质权实现方式首先应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典型案例法律分析[J]. 潘红星.  银行家. 2016(07)
[2]物权法定之法源论[J]. 申卫星.  人民法治. 2015(09)
[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合同效力的司法认定——以物权法定原则之缓和为切入点[J]. 吴飞飞.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04)
[4]交付公示:一个幻象[J]. 聂卫锋.  现代法学. 2014(04)
[5]物权法定原则的适用对象[J]. 常鹏翱.  法学. 2014(03)
[6]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问题研究[J]. 胡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6)
[7]物权法定原则批判——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条[J]. 杨代雄.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04)
[8]物权法定原则的肯定与否定——评《物权法草案》对物权法定原则的新近修改[J]. 张鹏.  法学. 2006(12)
[9]物权法草案中“权利质权”规定内容评析[J]. 朱岩.  中外法学. 2006(02)
[10]论无名物权的物权法保护——从对物权法定原则的检讨展开[J]. 刘正峰.  法商研究. 2006(02)

博士论文
[1]权利质权公示制度研究[D]. 赵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本文编号:3170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170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0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