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著作权技术措施立法保护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1:07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人类可以在网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学习到新的知识。而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让社会充满了活力,但也给我国的法律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中,著作权制度的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因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著作权人的作品的传播范围可以更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品的利用率。给著作权人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另一方面技术更新的速度太快,而法律不能及时的去完善,最后导致侵权现象频繁。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用户越来越多,著作权人面对网上数量巨大的用户群,维权难度大且维权成本高,这使得著作权人不能及时的维护自己的权益。著作权人在维权不能的情况下,开始通过在作品中加入技术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侵权。著作权人在作品中加入技术措施后,作品被侵权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著作权人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不断被规避,侵权人使用各种手段或者利用工具去破解技术措施,以达到自己欣赏、研究、复制、娱乐等目的。因此著作权人的利益又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技术措施这种私立救济手段已经无法维护著作权人合法利益的时候,著...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技术措施立法保护来源梳理
第二章 中日技术措施分类保护比较
第一节 中国对技术措施的分类保护
第二节 日本对技术措施的分类保护
第三节 中日技术措施分类保护比较分析
第三章 中日技术措施规避责任比较
第一节 “直接规避”和“间接规避”
第二节 中国技术措施规避责任
第三节 日本规避技术措施责任
第四节 中日技术措施规避责任比较分析
第四章 中日技术措施限制比较
第一节 技术措施保护和合理使用之间的冲突
第二节 中国对技术措施的限制
第三节 日本对技术措施的限制
第四节 中日技术措施限制比较分析
第五章 我国技术措施立法保护的评价和完善
第一节 “送审稿”对技术措施的新规定
第二节 我国技术措施立法保护评价
第三节 我国技术措施立法保护完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措施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冲突及法律对策[J]. 王迁. 法学. 2017(11)
[2]版权法上技术措施的范围[J]. 刘颖. 法学评论. 2017(03)
[3]《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技术措施条款之评述[J]. 罗明东. 知识产权. 2016(03)
[4]论提供规避技术措施手段的法律性质[J]. 王迁. 法学. 2014(10)
[5]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当性[J]. 王迁. 法学研究. 2011(04)
[6]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J]. 熊琦. 法学家. 2011(01)
[7]论著作权技术措施的例外[J]. 熊琦. 知识产权. 2010(06)
[8]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之批判、反思与正确定位[J]. 姚鹤徽,王太平. 知识产权. 2009(06)
[9]寻求利益的平衡点——著作权法上技术措施认定的法律研究[J]. 李丕赋,吴雅峰. 科技与法律. 2008(06)
[10]论“接触权”——著作财产权类型化的不足与克服[J]. 熊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数字网络技术背景下著作权法的困境与出路[D]. 姜福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2]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 彭双五.武汉大学 2013
[3]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之民法保护及其限制[D]. 徐瑞鸿.中国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 李早.山东大学 2012
[2]论完善我国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D]. 段华萍.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2264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技术措施立法保护来源梳理
第二章 中日技术措施分类保护比较
第一节 中国对技术措施的分类保护
第二节 日本对技术措施的分类保护
第三节 中日技术措施分类保护比较分析
第三章 中日技术措施规避责任比较
第一节 “直接规避”和“间接规避”
第二节 中国技术措施规避责任
第三节 日本规避技术措施责任
第四节 中日技术措施规避责任比较分析
第四章 中日技术措施限制比较
第一节 技术措施保护和合理使用之间的冲突
第二节 中国对技术措施的限制
第三节 日本对技术措施的限制
第四节 中日技术措施限制比较分析
第五章 我国技术措施立法保护的评价和完善
第一节 “送审稿”对技术措施的新规定
第二节 我国技术措施立法保护评价
第三节 我国技术措施立法保护完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措施保护与合理使用的冲突及法律对策[J]. 王迁. 法学. 2017(11)
[2]版权法上技术措施的范围[J]. 刘颖. 法学评论. 2017(03)
[3]《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技术措施条款之评述[J]. 罗明东. 知识产权. 2016(03)
[4]论提供规避技术措施手段的法律性质[J]. 王迁. 法学. 2014(10)
[5]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当性[J]. 王迁. 法学研究. 2011(04)
[6]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J]. 熊琦. 法学家. 2011(01)
[7]论著作权技术措施的例外[J]. 熊琦. 知识产权. 2010(06)
[8]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之批判、反思与正确定位[J]. 姚鹤徽,王太平. 知识产权. 2009(06)
[9]寻求利益的平衡点——著作权法上技术措施认定的法律研究[J]. 李丕赋,吴雅峰. 科技与法律. 2008(06)
[10]论“接触权”——著作财产权类型化的不足与克服[J]. 熊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数字网络技术背景下著作权法的困境与出路[D]. 姜福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2]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 彭双五.武汉大学 2013
[3]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之民法保护及其限制[D]. 徐瑞鸿.中国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 李早.山东大学 2012
[2]论完善我国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D]. 段华萍.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2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22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