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二元化立法选择
发布时间:2021-07-16 17:13
大陆法系国家的物权变动模式有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之分。但各国对此均采一元化的立法模式,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一国法律体系中无并存的现象。其实它们之间在法律规范的功能上无好坏、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的考察。笔者从功能论的角度论述了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优势,建议确立以债权形式主义为主、意思主义为辅的二元化立法模式,这也是对以往立法实践的总结。在我国的《民法通则》、《担保法》、《海商法》等法律中实际上潜伏着二元化的立法设计,即债权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并存,二者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起着规范作用。《物权法》对此模式采取了肯定的态度。但在具体的立法技术上,笔者对某些问题的具体操作有一些粗浅看法:如物权变动模式的具体立法表述、观念交付的存在价值、与民法体系其他法律制度的契合关系等。仅以此文章表达己见,以祝贺《物权法》的出台。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物权变动模式的概述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含义界定
一、物权变动的含义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含义和立法定位
一、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定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法分析
第一节 意思主义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
一、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状况
三、《法国民法典》意思主义的立法背景介绍
四、《日本民法典》概况
第二节 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一、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德国民法典》的立法状况
三、《德国民法典》物权形式主义的立法背景及自我完善
四、物权行为理论简评
第三节 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一、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债权形式主义的立法状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权变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第一节 交易安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基本价值目标
一、交易安全的立法定位
二、交易安全的优位保护
第二节 追求效率——二元化立法模式的首要价值目标
一、法律效率的价值取向
二、二元化立法模式下的效率观
第三节 交易安全与追求效率在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对立统一
第四节 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合理性剖析
一、潜伏的二元化立法模式
二、二元化立法模式的理论优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建立
第一节 我国物权变动制度的立法考察
第二节 物权变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重构
一、简介物权法各建议稿及《物权法》的具体规定
二、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初步设想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权变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契合
第一节 物权变动二元化模式的内部契合
一、与观念交付
二、与善意取得
三、与所有权保留
第二节 物权变动二元化模式的外部契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物权变动立法中的二元化模式[J]. 孙毅. 求是学刊. 2005(06)
[2]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与交易安全[J]. 于宏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06)
[3]关于物权法草案中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J]. 王利明. 法学. 2005(08)
[4]论交付和登记在我国房屋所有权转移中的地位 兼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J]. 武钦殿. 法律适用. 2004(02)
[5]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研究与中国的选择[J]. 渠涛. 法学研究. 1999(05)
[6]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J]. 孙宪忠. 法学研究. 1996(03)
[7]“抽象物权契约”理论──德意志法系的特征[J]. 孙宪忠. 外国法译评. 1995(02)
本文编号:3287417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物权变动模式的概述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含义界定
一、物权变动的含义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含义和立法定位
一、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定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法分析
第一节 意思主义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
一、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状况
三、《法国民法典》意思主义的立法背景介绍
四、《日本民法典》概况
第二节 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一、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德国民法典》的立法状况
三、《德国民法典》物权形式主义的立法背景及自我完善
四、物权行为理论简评
第三节 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一、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含义
二、债权形式主义的立法状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权变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第一节 交易安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基本价值目标
一、交易安全的立法定位
二、交易安全的优位保护
第二节 追求效率——二元化立法模式的首要价值目标
一、法律效率的价值取向
二、二元化立法模式下的效率观
第三节 交易安全与追求效率在物权变动模式下的对立统一
第四节 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合理性剖析
一、潜伏的二元化立法模式
二、二元化立法模式的理论优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建立
第一节 我国物权变动制度的立法考察
第二节 物权变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重构
一、简介物权法各建议稿及《物权法》的具体规定
二、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初步设想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权变动二元化立法模式的契合
第一节 物权变动二元化模式的内部契合
一、与观念交付
二、与善意取得
三、与所有权保留
第二节 物权变动二元化模式的外部契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物权变动立法中的二元化模式[J]. 孙毅. 求是学刊. 2005(06)
[2]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与交易安全[J]. 于宏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06)
[3]关于物权法草案中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J]. 王利明. 法学. 2005(08)
[4]论交付和登记在我国房屋所有权转移中的地位 兼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J]. 武钦殿. 法律适用. 2004(02)
[5]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研究与中国的选择[J]. 渠涛. 法学研究. 1999(05)
[6]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J]. 孙宪忠. 法学研究. 1996(03)
[7]“抽象物权契约”理论──德意志法系的特征[J]. 孙宪忠. 外国法译评. 1995(02)
本文编号:3287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28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