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立法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7-17 20:05
收养制度作为亲子关系领域的重要制度,正在被世界各国逐步建立或者完善。加强儿童利益的保护力度是当今世界收养立法领域的趋势之一。儿童利益最大化在各国未成年人收养立法中表现的日益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正式颁布及其以后的修改,确立了较为完善的未成年人收养制度,但依然存在纰漏及不合理之处。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被收养人的利益,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我国未成年人收养制度进行考察,梳理未成年被收养人利益保护现状,分析我国收养制度产生问题的原因,辩证的借鉴国外收养立法的相关经验,针对我国《收养法》现有的不足及空白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论之外,正文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的现状。本部分对我国未成年人收养制度的历史渊源进行论述,以奠定对未成年被收养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传统理论基础。按照历史的时间发展顺序,通过对我国历朝历代关于未成年人收养规定的介绍,得知我国的未成年收养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立嗣”制度直至当代新型的收养制度。第二部分我国现行未成年人收养立法存在的问题。本部分分析了我国《收养法》中对被收养未成年养子女利益的保护现状,指出我国现行《收养法》所规定的收养条...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的立法现状
(一) 我国未成年人收养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我国现行《收养法》及相关法规对未成年人收养的规定
二、我国现行未成年人收养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 被收养未成年人年龄最高限与最低限存在偏差,规定不尽合理
(二) 收养人主体条件的限制
(三) 收养程序规定的缺陷
1、收养形式要件过于苛刻,难以落实
2、收养程序国家干预不到位,缺少试养期规定
(四) 对转收养规定不明确
(五) 对事实收养处理不完善
(六) 收养关系的解除请求权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
(七) 收养制度中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收养行为缺乏监督
三、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立法的建议
(一) 立法指导思想-----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二)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立法的措施
1、合理规划被收养人的年龄段,适当放宽被收养人的范围
2、降低收养人适格性的下限,优化收养人的条件
3、规范收养程序
4、增设收养试养期和社会调查程序
5、增设转收养制度
6、建立定期跟踪回访制度,加强监督
7、合理有限的承认民间收养,建立事实收养救助机制
8、完善未成年人收养的同意权和解除权的规定
9、完善法律责任条款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男性作为收养人的几个问题的法律思考[J]. 车忠海. 知识经济. 2008(08)
[2]我国“收养人”年龄限制之刍议[J]. 李喆. 文化学刊. 2008(04)
[3]《收养法》中的收养同意权[J]. 孙文灿. 社会福利. 2007(12)
[4]特殊收养行为的法律规制[J]. 吴国平.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5]人民法院对收养行为的审查权探析[J]. 吴国平,魏敏.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6]论收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J]. 李纲.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7]不完全收养法律制度探微[J]. 许民慧. 龙岩师专学报. 2004(01)
[8]论收养制度的完善及实践中的非法行为[J]. 李亚宁.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9]国际收养法走势的回顾与展望[J]. 蒋新苗,佘国华. 中国法学. 2001(01)
[10]完善我国收养法的几点思考[J]. 白银燕. 社会科学家. 1998(S2)
本文编号:3288848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的立法现状
(一) 我国未成年人收养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我国现行《收养法》及相关法规对未成年人收养的规定
二、我国现行未成年人收养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 被收养未成年人年龄最高限与最低限存在偏差,规定不尽合理
(二) 收养人主体条件的限制
(三) 收养程序规定的缺陷
1、收养形式要件过于苛刻,难以落实
2、收养程序国家干预不到位,缺少试养期规定
(四) 对转收养规定不明确
(五) 对事实收养处理不完善
(六) 收养关系的解除请求权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
(七) 收养制度中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收养行为缺乏监督
三、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立法的建议
(一) 立法指导思想-----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二)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收养立法的措施
1、合理规划被收养人的年龄段,适当放宽被收养人的范围
2、降低收养人适格性的下限,优化收养人的条件
3、规范收养程序
4、增设收养试养期和社会调查程序
5、增设转收养制度
6、建立定期跟踪回访制度,加强监督
7、合理有限的承认民间收养,建立事实收养救助机制
8、完善未成年人收养的同意权和解除权的规定
9、完善法律责任条款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男性作为收养人的几个问题的法律思考[J]. 车忠海. 知识经济. 2008(08)
[2]我国“收养人”年龄限制之刍议[J]. 李喆. 文化学刊. 2008(04)
[3]《收养法》中的收养同意权[J]. 孙文灿. 社会福利. 2007(12)
[4]特殊收养行为的法律规制[J]. 吴国平.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5]人民法院对收养行为的审查权探析[J]. 吴国平,魏敏.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6]论收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J]. 李纲.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7]不完全收养法律制度探微[J]. 许民慧. 龙岩师专学报. 2004(01)
[8]论收养制度的完善及实践中的非法行为[J]. 李亚宁.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9]国际收养法走势的回顾与展望[J]. 蒋新苗,佘国华. 中国法学. 2001(01)
[10]完善我国收养法的几点思考[J]. 白银燕. 社会科学家. 1998(S2)
本文编号:3288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2888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