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完善
发布时间:2021-07-28 10:49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一些因素共同造成的。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用人单位和雇主的法律意识道德诚信意识越发淡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将所有的财富建立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基础上,甚至连本应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予以强占;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清晰,受儒家“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面临被侵害时,其主导思想是与侵权者沟通并协商,尽量避免对簿公堂的现象出现,不想把事情弄大;我国法律实施监管不到位,法律实施的过于松懈,软化了法律自身的强制性,为用人单位和雇佣者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温宜的土壤;立法规定过于宽泛,许多的用语在不同的法律部门之间蕴含着不同的意义,而相关的部门法律却未加以明确界定,诸多法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高效的衔接等等。现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已被人们熟知并加以关注,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劳动者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本文是以法律学者的视角来分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诸多问题,通过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来具体阐述该罪在目前立法与司法中存在哪些问题,与此同时在国外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规制和我国香港地区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法规制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引言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外国立法及香港地区立法考察与启示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外国立法及香港地区立法考察
(二) 对我国立法及司法适用的启示
二、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规定司法适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构成的立法分析
(二)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缺陷分析
(三)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存在问题分析
三、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完善及司法适用完善设想
(一)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完善设想
(二)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完善设想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 谢天长.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2(03)
[2]拒不支付报酬犯罪比较研究[J]. 庄乾龙. 法商研究. 2012(02)
[3]解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J]. 解彬. 法制与社会. 2012(04)
[4]“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法分析[J]. 贾楠. 学术探索. 2011(05)
[5]《刑法修正案(八)》对恶意欠薪行为的规制[J]. 王玉杰. 中州学刊. 2011(03)
[6]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司法认定[J]. 宋伟卫.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论犯罪客体[J]. 陈莹. 法制与社会. 2010(25)
[8]刑法、学说与判例——兼论构筑判例制度的必要性[J]. 郑泽善.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0(03)
[9]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关系分析及处理原则[J]. 张建,肖晚祥.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9(02)
[10]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J]. 李兰芬.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3)
硕士论文
[1]恶意欠薪刑法规制问题研究[D]. 郭爱周.河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0777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s
引言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外国立法及香港地区立法考察与启示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外国立法及香港地区立法考察
(二) 对我国立法及司法适用的启示
二、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规定司法适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构成的立法分析
(二)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缺陷分析
(三)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存在问题分析
三、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完善及司法适用完善设想
(一)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完善设想
(二) 我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完善设想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 谢天长.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2(03)
[2]拒不支付报酬犯罪比较研究[J]. 庄乾龙. 法商研究. 2012(02)
[3]解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J]. 解彬. 法制与社会. 2012(04)
[4]“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法分析[J]. 贾楠. 学术探索. 2011(05)
[5]《刑法修正案(八)》对恶意欠薪行为的规制[J]. 王玉杰. 中州学刊. 2011(03)
[6]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司法认定[J]. 宋伟卫.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论犯罪客体[J]. 陈莹. 法制与社会. 2010(25)
[8]刑法、学说与判例——兼论构筑判例制度的必要性[J]. 郑泽善.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0(03)
[9]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关系分析及处理原则[J]. 张建,肖晚祥.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9(02)
[10]企业提高劳动报酬的民生责任[J]. 李兰芬.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3)
硕士论文
[1]恶意欠薪刑法规制问题研究[D]. 郭爱周.河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07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0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