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之完善
发布时间:2021-08-18 20:46
特定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是指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设立的信托形式,其产生的基础是某一特定目的之达成。纵观特定目的信托在国际环境中的发展,美国特定目的信托之运用主要体现在其资产证券化活动之中,其对特定目的信托发展的贡献则在于对该信托模式的发明和对特定目的信托种类的创新。在日本方面,新《日本信托法》中首次以专章的形式对信托中“受益人特定”这一原则予以突破,并对公益信托和带有公益性质的特定目的信托予以划分,加强了对特定目的信托中公益目的的关注,并对特定目的信托中受益权证及其流通的问题做出了及其标准和细致的规定,使特定目的信托受益权证的流通更加规范和标准。我国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对特定目的信托模式的实践,伴随着的是关于特定目的信托理论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但我国特定目的信托法律体系远称不上完备,还存在着许多的立法缺陷。如我国特定目的信托实际运用的领域相当单一、信托财产的转移界定模糊、受益权证的流通主体和范围狭隘、信托存续时间的规则不明、受托人职责笼统、对履行不能情况准备不足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首先确立我国对特定目的信托模式的选择,明确特定目的公司和有限合伙模...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特定目的信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资产证券化与特定目的信托
1.3.2 国内关于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状况
1.3.3 国外关于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路径和方法
第2章 特定目的信托的一般理论
2.1 信托的渊源
2.1.1 信托的起源
2.1.2 信托的演进
2.2 特定目的信托的概念、性质与功能
2.2.1 特定目的信托的相关概念
2.2.2 特定目的信托的性质
2.2.3 特定目的信托的功能
2.3 特定目的信托中的核心主体
2.3.1 委托人
2.3.2 受托人
2.3.3 受益人
第3章 域外相关国家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考察
3.1 美国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
3.1.1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概况
3.1.2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制度与立法
3.2 日本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
3.2.1 日本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概要
3.2.2 特定目的信托与新《日本信托法》
第4章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述与评述
4.1 我国特定目信托立法的现状
4.2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不足
4.2.1 特定目的信托的运用范围较窄
4.2.2 特定目的信托中的财产转移权限不明
4.2.3 特定目的信托中受益权证的流通不畅
4.2.4 特定目的信托的存续时间模糊
4.2.5 特定目的信托的受托人职权笼统
4.2.6 缺少信托履行不能时的应对
4.2.7 公益目的信托登记生效主义弊病重重
4.3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5章 完善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建议
5.1 我国对特定目的信托形式的选择
5.1.1 特定目的公司的不适性
5.1.2 有限合伙模式的缺陷
5.1.3 特定目的信托的可行性
5.2 丰富我国特定目的信托之内涵
5.2.1 扩充特定公益目的内容
5.2.2 创新资产证券化领域
5.3 完善信托财产转移
5.3.1 特定目的信托财产转移过程中的两个原则
5.3.2 完善我国信托财产转移的对策
5.4 畅通受益权证的流通
5.5 设立特定目的信托的存续时限
5.6 履行不能情形之应对
5.7 修正“公益目的”的设置要求
5.8 加强特定目的信托相关主体的保护
5.8.1 加强受益证券持有人的保护
5.8.2 完善公益信托的监察人制度
5.8.3 确立公益信托受益人会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信托法》修改及其信托观念的发展[J]. 赵廉慧. 中国商法年刊. 2008(00)
[2]论特定目的信托的性质及设立原则——兼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之缺陷[J]. 伍治良. 法商研究. 2006(05)
[3]论中国的信托立法[J]. 江平,周小明. 中国法学. 1994(06)
[4]都铎王朝对教会地产的剥夺及其意义[J]. 王晋新. 历史研究. 1991(02)
硕士论文
[1]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问题研究[D]. 廖永海.江西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0599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特定目的信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资产证券化与特定目的信托
1.3.2 国内关于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状况
1.3.3 国外关于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路径和方法
第2章 特定目的信托的一般理论
2.1 信托的渊源
2.1.1 信托的起源
2.1.2 信托的演进
2.2 特定目的信托的概念、性质与功能
2.2.1 特定目的信托的相关概念
2.2.2 特定目的信托的性质
2.2.3 特定目的信托的功能
2.3 特定目的信托中的核心主体
2.3.1 委托人
2.3.2 受托人
2.3.3 受益人
第3章 域外相关国家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考察
3.1 美国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
3.1.1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概况
3.1.2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制度与立法
3.2 日本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
3.2.1 日本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概要
3.2.2 特定目的信托与新《日本信托法》
第4章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述与评述
4.1 我国特定目信托立法的现状
4.2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不足
4.2.1 特定目的信托的运用范围较窄
4.2.2 特定目的信托中的财产转移权限不明
4.2.3 特定目的信托中受益权证的流通不畅
4.2.4 特定目的信托的存续时间模糊
4.2.5 特定目的信托的受托人职权笼统
4.2.6 缺少信托履行不能时的应对
4.2.7 公益目的信托登记生效主义弊病重重
4.3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5章 完善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建议
5.1 我国对特定目的信托形式的选择
5.1.1 特定目的公司的不适性
5.1.2 有限合伙模式的缺陷
5.1.3 特定目的信托的可行性
5.2 丰富我国特定目的信托之内涵
5.2.1 扩充特定公益目的内容
5.2.2 创新资产证券化领域
5.3 完善信托财产转移
5.3.1 特定目的信托财产转移过程中的两个原则
5.3.2 完善我国信托财产转移的对策
5.4 畅通受益权证的流通
5.5 设立特定目的信托的存续时限
5.6 履行不能情形之应对
5.7 修正“公益目的”的设置要求
5.8 加强特定目的信托相关主体的保护
5.8.1 加强受益证券持有人的保护
5.8.2 完善公益信托的监察人制度
5.8.3 确立公益信托受益人会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信托法》修改及其信托观念的发展[J]. 赵廉慧. 中国商法年刊. 2008(00)
[2]论特定目的信托的性质及设立原则——兼评“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之缺陷[J]. 伍治良. 法商研究. 2006(05)
[3]论中国的信托立法[J]. 江平,周小明. 中国法学. 1994(06)
[4]都铎王朝对教会地产的剥夺及其意义[J]. 王晋新. 历史研究. 1991(02)
硕士论文
[1]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问题研究[D]. 廖永海.江西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50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50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