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重刑立法的再思考 ——以“拐卖犯罪”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8 22:42
经过多次修正之后,我国打击和预防拐卖犯罪的刑法规制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现实变化以及立法滞后性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缺陷和漏洞,仍需要不断予以调整和完善。引言以《刑法修正案(九)》相关罪名的修改为切入点,对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展开系统思考。第一章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刑法关于“拐卖犯罪”的立法变迁,1979年刑法首次将拐卖行为犯罪化、1997年刑法将拐卖人口罪改为拐卖妇女儿童罪,最近的刑法修正案(九)对相关条款进一步作修订。从无到有的犯罪化处理和不同罪名的修改变化表明,我国刑法需要根据拐卖犯罪的现实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第二章以拐卖犯罪为例讲述重刑主义传统思想在我国的形成和影响,以及在“严打”和“宽严相济”不同刑事政策时期的体现和影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提出了“从重从快”的“严打”刑事政策,它的提出与我国传统“重刑主义”思想有着直接关联;而且实际执行上存在着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和“从快”处理的原则要求,从而容易造成将“严厉”执行到极限、带来更多的冤假错案。而后为补救“严打”时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适时提出了“宽严相救”的刑事政策;不管是从减少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出发,还是对保障人权“充满人性”的...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拐卖犯罪”的立法沿革
第一节 从1979年刑法到1997年刑法
第二节 从1997年刑法到刑法修正案(九)
第二章 我国拐卖犯罪立法中的重刑主义思想
第一节 重刑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影响
一、重刑主义思想在我国的形成
二、重刑主义思想对拐卖犯罪立法的影响
第二节 重刑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体现
一、“严打”时期“重刑主义”思想的体现和不良影响
二、“宽严相济”时期立法从严的体现
第三章 “重刑主义”思想指导下拐卖犯罪立法的缺陷
第一节 刑法的“谦抑性”被忽视
第二节 对刑法修正案(九)中拐卖犯罪立法的反思
一、关于收买行为入刑修订的背景
二、修订背后的立法逻辑检省
第四章 拐卖犯罪立法的完善构想
第一节 落实现有罪名和刑罚效果
一、加大刑罚力度不如坐实刑罚效果
二、明确区分“从轻或减轻处罚”条件
第二节 重构或补充新的罪名
一、重构“拐卖人口罪”的设想
二、将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营利“入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严刑打拐的理性反思——以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相关条款之修改为视角[J]. 孙浩文.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2]论收买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条款的不足与完善[J]. 张雯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05)
[3]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J]. 马克昌. 人民检察. 2010(03)
[4]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政策调整论略[J]. 刘文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9(05)
[5]中国古代拐卖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J]. 姚家儒,郭丽萍.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6]“严打”政策的问题分析——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J]. 石若坤.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拐卖儿童犯罪刑法规制体系的完善[D]. 许崇峰.吉林大学 2016
[2]论重刑主义[D]. 蒋潇锋.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0761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拐卖犯罪”的立法沿革
第一节 从1979年刑法到1997年刑法
第二节 从1997年刑法到刑法修正案(九)
第二章 我国拐卖犯罪立法中的重刑主义思想
第一节 重刑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影响
一、重刑主义思想在我国的形成
二、重刑主义思想对拐卖犯罪立法的影响
第二节 重刑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体现
一、“严打”时期“重刑主义”思想的体现和不良影响
二、“宽严相济”时期立法从严的体现
第三章 “重刑主义”思想指导下拐卖犯罪立法的缺陷
第一节 刑法的“谦抑性”被忽视
第二节 对刑法修正案(九)中拐卖犯罪立法的反思
一、关于收买行为入刑修订的背景
二、修订背后的立法逻辑检省
第四章 拐卖犯罪立法的完善构想
第一节 落实现有罪名和刑罚效果
一、加大刑罚力度不如坐实刑罚效果
二、明确区分“从轻或减轻处罚”条件
第二节 重构或补充新的罪名
一、重构“拐卖人口罪”的设想
二、将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营利“入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严刑打拐的理性反思——以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相关条款之修改为视角[J]. 孙浩文.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2]论收买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条款的不足与完善[J]. 张雯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05)
[3]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J]. 马克昌. 人民检察. 2010(03)
[4]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政策调整论略[J]. 刘文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9(05)
[5]中国古代拐卖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J]. 姚家儒,郭丽萍.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6]“严打”政策的问题分析——基于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视角[J]. 石若坤.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拐卖儿童犯罪刑法规制体系的完善[D]. 许崇峰.吉林大学 2016
[2]论重刑主义[D]. 蒋潇锋.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0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35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