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立法几个理论问题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14: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我国高校体育面临着大量错综复杂的教育行为和法律关系。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市场的调节,妥善调整这些法律关系,必须制定相应的高校体育法规。高校体育立法的首要作用就在于保证高校体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宏观层次上看,高校体育立法表明了高校体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有了法的保障,必将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选择“我国高校体育立法几个理论问题初步研究”这一具有理论价值的课题,旨在剖析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存在的法律问题,从宏观角度对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所必须的法律支持进行预测和规划,为有关部门进行高校体育的立法工作提供理论参考。经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高校体育立法,使全国高校体育的管理体制有了统一的规范,有法可依。同时高校也可以法律为武器,维护本校体育教育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的促进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立法理论是我国高校体育立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立法理论与邓小平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高校体育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体育法制建设和高等教育法制建设的指导方向是我国高校体育立法十分重要的阶段性...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高校体育立法和高校体育改革的关系
1.1.2 高校体育立法与高校体育发展的关系
1.1.3 高校体育立法在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高校体育立法,是推进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要求
1.2.2 研究高校体育立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强化
1.2.3 研究高校体育立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高校的落实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与任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3.1 文献法
1.3.3.2 调查法
1.3.3.3 逻辑论证法
2 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法规调控及高等教育立法综述
2.1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法规调控
2.2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发展状况
2.3 高校体育立法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4 我国高校体育特点
2.5 我国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3 高校体育立法分析
3.1 高校体育立法活动释义
3.2 高校体育立法的目的
3.3 高校体育立法的必要性
3.4 高校体育立法的依据
3.5 我国高校体育立法的配套工作的几个主要部分
3.5.1 高校体育立法预测
3.5.2 高校体育立法规划
3.5.3 高校体育立法拟制
3.5.4 高校体育立法的清理和修改
3.6 我国高校体育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制定原则
4 《高校体育法》框架的构建
4.1 高校体育的地位和任务
4.2 关于高校体育课教学
4.3 关于高校体育课外活动
4.4 关于高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
4.5 关于高校体育教师
4.6 关于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4.7 关于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和管理
5 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运行机制
5.1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目标机制
5.2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市场机制
5.3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竞争机制
5.4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5.5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教育机制
5.6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监督机制
6 《高校体育法》在我国行政法规体系中的地位
6.1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普通法律的形式出现
6.2 以国务院颁发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
6.3 以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
6.4 《高校体育法》与其它法律、法规的关系
7 高校体育立法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探讨[J]. 段军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2]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王志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05)
[3]论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构成[J]. 叶明,石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4]浅谈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管理[J]. 金程,赵东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5]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架构[J]. 秦文,秦岩.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05)
[6]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建设[J]. 初亚楠.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
[7]普通高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组织管理模式[J]. 张又新,郭荣,高晖. 体育学刊. 2001(03)
[8]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 曾红卒. 体育与科学. 2001(02)
[9]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模式研究[J]. 黎禾. 浙江体育科学. 2001(02)
[10]浅析高等教育立法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J]. 曾祥添.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3401752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高校体育立法和高校体育改革的关系
1.1.2 高校体育立法与高校体育发展的关系
1.1.3 高校体育立法在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高校体育立法,是推进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要求
1.2.2 研究高校体育立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强化
1.2.3 研究高校体育立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高校的落实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与任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3.1 文献法
1.3.3.2 调查法
1.3.3.3 逻辑论证法
2 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法规调控及高等教育立法综述
2.1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法规调控
2.2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发展状况
2.3 高校体育立法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4 我国高校体育特点
2.5 我国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3 高校体育立法分析
3.1 高校体育立法活动释义
3.2 高校体育立法的目的
3.3 高校体育立法的必要性
3.4 高校体育立法的依据
3.5 我国高校体育立法的配套工作的几个主要部分
3.5.1 高校体育立法预测
3.5.2 高校体育立法规划
3.5.3 高校体育立法拟制
3.5.4 高校体育立法的清理和修改
3.6 我国高校体育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制定原则
4 《高校体育法》框架的构建
4.1 高校体育的地位和任务
4.2 关于高校体育课教学
4.3 关于高校体育课外活动
4.4 关于高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
4.5 关于高校体育教师
4.6 关于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4.7 关于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和管理
5 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运行机制
5.1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目标机制
5.2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市场机制
5.3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竞争机制
5.4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5.5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教育机制
5.6 我国高校体育法规应然模式的监督机制
6 《高校体育法》在我国行政法规体系中的地位
6.1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普通法律的形式出现
6.2 以国务院颁发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
6.3 以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
6.4 《高校体育法》与其它法律、法规的关系
7 高校体育立法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探讨[J]. 段军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2]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王志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05)
[3]论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构成[J]. 叶明,石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4]浅谈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管理[J]. 金程,赵东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5]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架构[J]. 秦文,秦岩.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05)
[6]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建设[J]. 初亚楠.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
[7]普通高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组织管理模式[J]. 张又新,郭荣,高晖. 体育学刊. 2001(03)
[8]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 曾红卒. 体育与科学. 2001(02)
[9]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模式研究[J]. 黎禾. 浙江体育科学. 2001(02)
[10]浅析高等教育立法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J]. 曾祥添.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3401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401752.html